发布于 2025-10-24
1893次浏览
休止期脱发是因毛囊周期中休止期毛囊比例增加致大量头发同步进入休止期的弥漫性非瘢痕性脱发,诱因多样,临床表现为弥漫性头发稀疏等,诊断需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治疗要去除诱因,预后大多良好,特殊人群如孕妇产后、儿童、老年人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休止期脱发是一种常见的脱发性疾病,是由于毛囊周期中休止期毛囊的比例增加,导致大量头发同步进入休止期而发生的弥漫性非瘢痕性脱发。
二、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毛囊处于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处于动态平衡。当某些因素打破这种平衡,使较多毛囊提前进入休止期,就会引发休止期脱发。常见诱因包括生理性因素(如产后、高烧、大手术等)、病理性因素(如缺铁性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等)、药物因素(如化疗药物等)、营养因素(如蛋白质、锌、生物素等缺乏)等。
三、临床表现
脱发表现:通常表现为弥漫性头发稀疏,头发整体变得细软,洗头或梳理时头发脱落明显增多,但一般不会完全脱发。脱发程度可轻可重,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外观和心理状态。
与诱因相关的表现:如果是产后引起的休止期脱发,患者多在产后2-4个月出现脱发增多情况;由缺铁性贫血导致的,可能还会伴有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相关表现;药物引起的则有相应药物使用史及伴随的药物相关反应等。
四、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近期是否有重大身体事件(如生产、手术、发热等)、用药情况、营养状况等,这对于寻找可能的诱因非常重要。
体格检查:观察头发的外观,包括头发的密度、质地等,同时检查身体其他部位有无相关疾病的体征,如甲状腺是否肿大等。
实验室检查:可能会进行血常规、铁代谢指标、甲状腺功能等检查,以排除缺铁性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病理性因素。例如,血常规可了解血红蛋白水平等,铁代谢指标能判断是否存在缺铁情况,甲状腺功能检查可评估甲状腺功能状态。
五、治疗与预后
治疗:首先要去除诱因,比如停止使用可能导致脱发的药物、纠正贫血、治疗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一般来说,去除诱因后,头发通常会在数月内逐渐恢复生长。如果脱发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一些辅助措施,但应避免不恰当的治疗。
预后:大多数休止期脱发患者在去除诱因后预后良好,头发可逐渐恢复正常生长。但如果诱因持续存在或未得到有效处理,脱发可能会持续或加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及产后女性:产后休止期脱发较为常见,这是由于产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引起。此阶段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休息,一般随着身体恢复,脱发情况会改善。要避免过度焦虑,因为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脱发情况。
儿童:儿童出现休止期脱发相对较少见,若发生,需仔细寻找可能的诱因,如是否有感染、营养不良等情况。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注重营养的全面摄入,保障正常的毛囊周期。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休止期脱发时,要考虑是否有慢性疾病等因素。要关注其整体健康状况,在治疗诱因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身体耐受情况等,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