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哺乳健康,需调整正确哺乳姿势,确保婴儿含接正确并选合适角度;做好哺乳前后护理,哺乳前轻柔擦拭乳头,哺乳后涂乳汁修复;合理使用乳头保护罩、乳头护理膏等工具;若乳头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出现红肿渗液发热等症状,有基础病史母亲更要及时就医。
一、正确的哺乳姿势调整
1.确保婴儿含接正确:良好的含接是关键,婴儿应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入口中。正确的含接姿势能分散吸吮压力,避免仅乳头受力导致疼痛。例如,母亲可将乳头轻触婴儿嘴唇,引发婴儿觅食反射,当婴儿口张大时迅速将婴儿抱向乳房,使其含住乳头及乳晕。不同年龄段的婴儿(如新生儿和较大婴儿)含接方式略有不同,新生儿需要更充分地含住乳晕部分以保证有效吸吮和减轻乳头压力。
2.调整哺乳角度:根据母亲和婴儿的体位选择合适角度,如摇篮式、交叉摇篮式、侧卧式等。以摇篮式为例,母亲用手臂托住婴儿的头部,让婴儿的身体贴近母亲,头部和身体呈一条直线,这种姿势有助于婴儿正确含接乳头,减少乳头局部受力过大而引起的疼痛。对于有特殊病史或身体状况的母亲,如剖宫产术后母亲可能更适合侧卧式哺乳,避免压迫腹部伤口,同时也能调整合适的哺乳角度,减轻乳头疼痛。
二、哺乳前后的护理
1.哺乳前的乳头护理:哺乳前可用湿毛巾轻柔擦拭乳头,保持乳头清洁,但避免使用肥皂等可能导致乳头干燥的清洁用品。对于有乳头皲裂风险或已经出现轻微不适的母亲,哺乳前可让乳头暴露在空气中片刻,使乳头角质层稍微干燥,增强乳头韧性,但要注意避免长时间暴露导致乳头冻伤等情况。不同生活方式的母亲,如经常接触外界刺激的母亲可能需要更注意哺乳前乳头的轻柔护理。
2.哺乳后的乳头护理:哺乳后可挤出少量乳汁涂在乳头和乳晕上,因为乳汁中有丰富的蛋白质,具有修复作用。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等成分有助于乳头皮肤的修复。哺乳后不要用毛巾用力擦拭乳头,可让乳头自然干燥。对于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母亲,由于血糖控制情况可能影响乳头皮肤的修复能力,更要重视哺乳后的乳头护理,确保乳头皮肤良好的修复环境。
三、乳头保护工具的使用
1.乳头保护罩:乳头保护罩是一种可使用的工具,它可以减轻婴儿吸吮对乳头的直接压力。选择合适大小和材质的乳头保护罩,使用前要注意清洁消毒。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乳头保护罩可能会影响婴儿对乳头的直接含接,所以在婴儿适应乳头后应逐渐减少使用。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儿对乳头保护罩的适应情况不同,一般新生儿可能需要更短时间适应直接含接乳头,而较大婴儿相对可能更容易接受乳头保护罩过渡。
2.羊脂膏等乳头护理膏:在医生或专业人士指导下,可使用羊脂膏等乳头护理膏。羊脂膏能起到保护乳头、缓解疼痛的作用。但要选择正规产品,避免使用含有可能对婴儿有害成分的产品。对于有过敏史的母亲,在使用乳头护理膏前要进行过敏测试,确保安全。
四、及时就医的情况
如果乳头疼痛持续不缓解,甚至出现乳头红肿、渗液、发热等症状,可能是发生了乳腺炎等疾病,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母亲,如免疫功能低下的母亲,出现乳头疼痛等情况更要及时就医,因为这类母亲发生严重感染的风险可能更高,需要尽早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