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伤后早期应冷敷,因可降局部温度使血管收缩,减出血肿胀,一般人群、不同年龄人群在伤后24-48小时内适用,方法有用冰袋或冷毛巾,每次15-20分钟等;后期不宜冷敷,因24-48小时后出血停、炎症稳定,再冷敷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修复,后期可考虑热敷,严重扭伤需及时就医遵专业指导。
扭伤后局部组织会出现血管损伤、出血、炎症反应等,冷敷可以通过降低局部温度,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血流量,从而减轻局部的出血和肿胀。例如,有研究表明,在扭伤后的24-48小时内进行冷敷,能够显著降低扭伤部位的肿胀程度,这是因为冷敷促使毛细血管收缩,减少了炎性介质的渗出。
适用人群及情况
一般人群:对于大多数因运动、意外等导致的急性扭伤,在受伤后的早期(通常是24-48小时内)都可以进行冷敷。比如运动爱好者打篮球时脚踝扭伤,在受伤后的短时间内就可以开始冷敷。
不同年龄人群
儿童:儿童活泼好动,更容易发生扭伤,在扭伤后同样应尽早进行冷敷。但要注意冷敷的方式和时间,避免儿童皮肤直接接触冰块等过冷物体,可以用毛巾包裹冰袋后再进行冷敷,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左右,防止冻伤儿童娇嫩的皮肤。
成年人:成年人扭伤后,按照常规的24-48小时内冷敷的原则进行操作即可,能有效减轻扭伤带来的肿胀等不适。
老年人:老年人扭伤后,由于其血液循环相对较慢,组织修复能力较弱,早期冷敷同样重要。但要密切关注皮肤的反应,因为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更要注意冷敷的温度和时间,避免造成冻伤。
冷敷的方法
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毛巾进行冷敷。如果使用冰袋,需要用毛巾包裹,与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1-2小时可重复一次。冷毛巾冷敷时,要及时更换已变暖的毛巾,保持冷敷的效果。
扭伤后期不宜冷敷
后期的生理变化
在扭伤24-48小时后,局部的出血已经基本停止,炎症反应进入相对稳定阶段,此时血管已经开始逐渐恢复正常,肿胀的消退主要依靠机体的吸收等过程。如果此时继续冷敷,可能会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不利于组织的修复和肿胀的消退。
后期的处理建议
扭伤24-48小时后可以考虑热敷等方法。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性介质的吸收和组织的修复。例如,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进行热敷,温度不宜过高,一般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但如果扭伤情况较为严重,如出现明显的骨折、韧带严重损伤等情况,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此时的处理就不能仅依靠冷敷或热敷,需要遵循医生的专业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