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福康>专家音频>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严重吗?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严重吗?

0:00
00:59

音频内容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并不是特别严重,是肥厚型心肌病中预后较好的一种。少部分病人也会出现猝死,大部分病人无明显症状,晚期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劳力性胸痛和乏力。

心电图表现为左心室肥大伴冠状动脉缺血样T波明显深倒置。心脏彩超可确诊,心肌肥厚局限于心尖部,尤其以前侧壁心肌部为明显。

发布于 2024-10-24   浏览4.65万次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周国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窦性心律过缓会猝死
窦性心律过缓一般不会猝死。但如果窦性心律过缓是疾病因素导致,确诊之后没有及时治疗,则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生命健康。 一般正常的窦性心律每分钟的次数是在60~100次之间,窦性心律过缓是指每分钟的次数为60次,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运动员、老年人或者睡眠时等原因导致。当然也不排除是疾病因素引起,例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肌炎等。如果排除是疾病因素引起,则窦性心律过缓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处理,也不会对个人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如果是疾病因素引起,确诊之后没有及时治疗,则随着病情的发展,则会损伤到身体多个重要器官组织,从而会对生命健康造成危害。
周国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偶发室性早搏会猝死
偶发室性早搏不一定会导致猝死,但存在一定的风险。室性早搏是指心脏室壁上发生的提前搏动,它可能源自心脏内一处异常的传导组织。一般来说,偶发室性早搏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而且很多人都存在早搏的情况。但是,如过早搏的发生频繁并且伴有心脏结构上的病变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则会增加猝死的风险。因此,如果你经常感到心悸或心跳不齐等症状,应尽快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担心自己存在心律失常,可以到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此外,如果你平时没有任何心血管疾病或其他慢性病,且没有任何与心脏有关的症状,那么你不必过于担心偶发室性早搏。但如果有症状的出现,应尽快就医。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心脏疾病也非常重要。
周国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肥厚型心肌病怎么治疗最好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最好采用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心理治疗等。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罕见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心室肥厚和心功能异常。药物治疗是目前肥厚型心肌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降低心脏负荷,防止心律失常和猝死。手术治疗也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心脏移植、助听器植入等。对于患者的心理困扰与应对也需要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增强其抗病能力和信心。 需要注意的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需定期到专业医院进行检查,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避免进行过度剧烈的体力活动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同时,需要患者的家族成员进行遗传咨询,筛查和预防。
周国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儿童肥厚型心肌病会有哪些症状表现
儿童肥厚型心肌病可能会有心悸、身体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表现。 1、心悸 肥厚型心肌病的儿童因为自身心肌组织逐渐增厚,影响到心脏正常的收缩能力,会造成心律失常,出现心悸情况。 2、身体乏力 儿童由于自身心脏泵血能力不足,导致身体的血液循环不畅,可能会出现身体乏力的情况。 3、呼吸困难 儿童由于心肺功能下降,全身供氧不足,较容易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情况。 此外,儿童还可能伴有胸痛、头晕、运动下降等情况。
李忆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肺栓塞引起猝死的原因
肺栓塞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详情如下: 1、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是肺栓塞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当血液中的血栓形成并脱落,随血流到达肺部的血管时,会导致肺栓塞的发生。 2、脂肪栓塞 脂肪栓塞是指脂肪或骨髓等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并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血管。这可能发生在骨折、创伤或手术后,尤其是长骨骨折时。 3、气体栓塞 气体栓塞是指气体进入血液循环,并引起肺栓塞。这可能发生在气体穿过创伤性开放性伤口、静脉穿刺或手术中的血管时。 除以上原因外,还可能是经静脉注射药物时,药物中的颗粒或异物进入血液循环,也可能引起肺栓塞。此外,某些遗传性疾病、癌症、妊娠和长时间的床位休息等情况也可能增加发生肺栓塞的风险。
朱海燕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心脏早搏会不会猝死
心脏早搏会不会猝死,主要与心脏早搏的类型以及早搏的严重程度有关,如果为偶发性房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一般不会导致猝死,如果为室性早搏频发,可能会导致猝死。 如果是偶发性的房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通常不会导致患者出现猝死现象,主要是因为偶发性早搏或室性期前收缩,通常为功能性的原因所引起,可通过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患者就可以逐渐自愈。 如果是室性早搏而且频繁发生,并且出现了R-on-T现象(发生于收缩期较早的室性期前),就可能会造成室颤,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猝死。 针对心脏早搏的患者来讲,必要时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明确早搏的严重程度,同时需要查找引起早搏的诱因,根据早搏的类型以及早搏的严重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调理,尽量避免诱发心脏骤停而增加猝死的危险。
朱海燕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年轻人心脏隐隐作痛会猝死
年轻人心脏隐隐作痛有猝死的可能,因此当年轻人出现心脏隐隐作痛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心血管内科就医,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对于气胸、胸膜炎、胃食管反流、肺炎、肋间神经痛和肋软骨炎等疾病引起的隐隐作痛,通常不会导致猝死,这些疾病通常不会影响心脏功能,只是单纯出现了反射区有疼痛的症状,因此此类疾病并不会导致猝死。另外长期熬夜、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不佳等,可导致机体休息不好,可能会导致年轻人心脏隐隐作痛,通常不会导致猝死,经过充分休息后能够改善这种症状。 如果年轻人本身患有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炎、冠心病等疾病,由于心脏部分组织出现问题,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可能会引起大面积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这类疾病常有的症状是胸前区隐隐疼痛,年轻人会感到心脏隐隐作痛的情况,并且这类疾病发病突然、起病迅速、致死率高,因此如果年轻人是心脏疾病导致的隐隐作痛,有猝死的可能。 心脏隐隐作痛的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不要熬夜,可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有利于身体健康。
朱海燕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现是什么
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甚至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2.胸痛:常为劳力性胸痛,也可表现为胸部闷痛或隐痛。 3.心悸:部分患者可出现心悸、头晕等症状。 4.晕厥:多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生,可能与心律失常有关。 5.心力衰竭:晚期患者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如水肿、乏力等。 6.心律失常:可出现心房颤动、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 7.猝死:部分患者可发生猝死,尤以年轻人多见。 需要注意的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而在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对于有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高血压、心脏杂音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此外,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以预防猝死的发生。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朱海燕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肥厚型心肌病治疗方案是什么
肥厚性心肌病的治疗旨在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和预防猝死。总原则是减轻流出道梗阻、改善心室顺应性、防治血栓栓塞事件、识别高危猝死病人。治疗需要个体化,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及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首先是药物,药物治疗是基础。 1.针对流出道梗阻的药物主要有β受体拮抗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2.当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时需要采取针对性处理,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拮抗剂、利尿剂、螺内酯甚至地高辛。 3.对房颤病人需要抗凝治疗。 4.值得指出的是,存在流出道梗阻的病人出现胸闷不适时,若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会加重梗阻。 非药物治疗 1.手术治疗,对药物治疗无效、心功能不全(纽约分级Ⅲ-Ⅳ级)病人,若存在严重流出道梗阻(静息或运动时流出道压力阶差大于50mmHg),需要考虑行室间隔切除术。 2.酒精室间隔消融术。 3.起搏治疗。 最后,IC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能有效预防猝死的发生。预测高危风险的因素包括:曾经发生过心搏骤停、一级亲属中有1个或多个肥厚性心肌病猝死发生、左心室严重肥厚(≧30mm)等。 如有肥厚性心肌病,建议心内科就诊,遵医嘱制定诊治计划。
朱海燕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心率46次分钟会猝死
心率46次/分钟如果是窦性心律一般不会猝死,如果是异位心律猝死可能性相对大一些。 1.窦性心律。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钟,低于60次/分钟为心率低,46次/分钟的心率,有可能引起外周器官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若是患者无器质性疾病,一般不会猝死,若是患者合并器质性疾病猝死风险会增大,需积极治疗。 2.异位心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等原因会导致心率减慢、心律不齐,有可能导致猝死。对于心率持续减慢的患者建议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 心率46次/分钟需要及时就医,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引发心率46次/分钟的原发病,检查是否有冠心病、心肌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原发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和治疗。
徐新娜 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心动过速会猝死
心动过速可能会引起猝死。心动过速又分成很多种类型,其中室性心动过速是最严重的心动过速,可能会诱发猝死。而平常所说的窦性心动过速,也就是正常窦房结发出的心跳出现了频率的明显加快,称之为窦性心动过速。一般窦性心动过速可以见于正常人运动后发热、情绪激动等情况下,不会引起猝死的出现。而预激综合征这样的心动过速如果合并有房颤,也可能会出现诱发室颤的风险,从而引起猝死。因此,心动过速引起猝死又分成很多种情况、很多种类型,有一些心动过速属于比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会有诱发猝死的风险,需要及时去发现它们的存在,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避免疾病出现,进行有效的治疗。
刘红旭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猝死前有什么症状
大多数患者猝死前毫无症状,但有些患者猝死前还是有症状的。猝死前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心慌、烦躁,甚至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头晕黑蒙等症状。1、胸痛最常见的、最危险的胸痛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2、心慌如果突然出现心律加快,超过140次/分钟,就是发生了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长的话,可能会出现头晕、血压下降、晕倒,甚至休克的情况,如果出现室性心动过速,会更加有生命危险。3、呼吸困难突然发生呼吸困难,是非常危险的,常见的有重症哮喘、气胸、急性左心衰都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危及生命。4、头晕黑蒙往往是晕厥、休克的前兆,大多数是因为严重的心肌缺血的导致的低血压或恶性心律失常。平时生活工作中突然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徐新娜 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心绞痛会造成猝死
心绞痛本身很少出现猝死,猝死的出现往往是严重的心肌缺血,比如心肌梗死可能会造成猝死的发生,但也不是心绞痛就不会引起猝死,在极少数的情况下,由于心脏严重的缺血出现,可能会影响到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就会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而其中一些恶性心律失常就会造成猝死的产生,比如室性的心动过速、室扑,甚至室颤,这些恶性的心律失常由于心脏没有有效的收缩,不能引起全身有效的供血和供氧,就会造成猝死的出现。对于存在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应该尽早去解决血管管腔的狭窄,减少心绞痛的发作,这样才可以减少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受到了心肌缺血的影响,减少这些恶性心律失常的产生,从而降低猝死这种严重的临床情况的出现。因此,心绞痛引起猝死的概率非常低,但是也是有这种可能性的。
姜丽萍 主任医师
吉林市人民医院 三甲
淀粉样变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的区别
超声诊断淀粉样变心肌病和肥厚性心肌病的区别在于:肥厚型心肌病是局限性的肥厚,淀粉样变心肌病是弥漫性的肥厚,其舒张功能受限,要比肥厚性心肌病更重。由于是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所以会出现颗粒状的反射。肥厚型心肌病由于局限性肥厚,它可能房间隔不会增厚,而淀粉样变心肌病是由于淀粉样蛋白的沉积,不仅在心肌内沉积,在心室里面,心房里面都有沉积,所以房间隔也增厚。
张进鹏 副主任医师
河源市人民医院 三甲
肥厚型心肌病做心脏彩超还需要做核磁吗
肥厚型心肌病绝大多数做心脏彩超可以明确,有少数情况下是需要做核磁共振来进一步明确的。肥厚型心肌病需要与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大动脉狭窄等疾病相鉴别。除了心脏彩超可以做出鉴别外,核磁共振可以了解心肌的结构异常,从而判断是否肥厚型心肌病。
程轶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肥厚型心肌病怎样治疗
肥厚性心肌病治疗分为三类:第一类、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础,针对流出道梗阻药物主要有β受体组织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治疗目一是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主要是β受体组织剂和非二氢吡啶类抗钙通道阻滞剂,还有第二个就是针对心理衰竭治疗,疾病后期可出现左心室扩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慢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治疗药物选择了与其他原因引起心力衰竭相同,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LB受体拮抗剂、β受体拮抗剂、利尿剂、螺内酯。第三个就是针对房颤,肥厚性心肌病最常见心律失常是房颤,发生率达20%。氨碘酮能减少阵发性房颤发作,对于持续性房颤可以使用β受体组织拮抗剂控制心室率,除非禁忌,一般考虑口服抗凝药物。第二、非药物治疗。第一个就是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心功能不全,就是纽约分级二到三到四级患者若存在严重流出道梗阻,近期或运动时流出道压力阶差大于50毫米汞柱,需要考虑行室间隔切除术。目前美国和欧洲共识将手术列入合适患者首选治疗。第二个就是酒精室间隔消融术,经冠状动脉间隔支注入无水酒精造成该区供血区域心室间隔坏死,此法可减轻部分患者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及二尖瓣反应改善心力衰竭症状。起搏治疗,对于其他病因有双腔起搏器植入适应症患者选择植入右心室心尖起搏渴望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对于药物治疗效果差而又不太合适手术或消融患者,可选择双腔起搏。第三、猝死风险评估和SCD预防。肥厚心肌病是青年和运动员心源性猝死最常见原因,SCD能有效预防猝死发生。预测高危风险因素包括曾经发生过心跳骤停、一级亲属中有一个或多个肥厚性心肌病猝死发生、左心室严重肥厚大于等于30毫米、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非反复、反复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运动时出现低血压、不明原因晕厥,尤其是在发生运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