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福康>专家音频>小儿多动症可以自愈吗

小儿多动症可以自愈吗

0:00
01:22

音频内容

小儿多动症有可能会自愈,但是要通过综合治疗和口服药物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其病程漫长,也存在多种因素,主要表现为儿童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并且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但是智力是正常的。

对于这类儿童首先要加强教育,改善生活环境,严重的需要给予药物治疗,加强疏导,不要过度的进行批评,还要注意是否存在微量元素缺乏和脑部结构异常,尤其对其生活环境,如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要进行改善,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发布于 2021-03-26   浏览6.40万次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胡茗 主任医师
苏州市立医院 三甲
小儿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障碍,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遗传因素:小儿多动症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研究表明,多动症患儿的亲属中,多动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2.神经递质失衡: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在大脑中起着调节注意力和冲动控制的作用。多动症患儿可能存在这些神经递质的失衡,导致他们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注意力。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小儿多动症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母亲在怀孕期间吸烟、饮酒或暴露于其他有害物质,孩子出生时低体重、早产或有其他并发症,都可能增加多动症的风险。此外,长期暴露于高压力、暴力或混乱的环境中,也可能对孩子的神经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4.饮食因素:一些研究表明,饮食中的某些成分,如添加糖、人工色素和防腐剂等,可能与多动症的发生有关。改变孩子的饮食,去除这些可能的过敏原或添加剂,可能对多动症症状有所改善。 5.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如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免疫系统问题、铅暴露等,也可能与小儿多动症的发生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多动症的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多动症患儿,综合的治疗方法包括行为疗法、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以帮助他们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您对孩子的行为或注意力问题有疑虑,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早期干预和支持对于多动症患儿的康复非常重要,家长和教育者的理解与配合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胡茗 主任医师
苏州市立医院 三甲
小儿多动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小儿多动症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遗传因素:多动症可能与遗传有关。研究表明,多动症具有家族遗传性,如果家族中有成员患有多动症,那么孩子患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2.神经发育因素:小儿多动症可能与神经发育异常有关。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症状。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多动症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母亲在怀孕期间吸烟、饮酒或暴露于有害物质,孩子出生时低体重、早产或有其他健康问题,都可能增加患多动症的风险。此外,长期暴露于高压力、高噪音或其他不良环境中,也可能影响孩子的神经发育。 4.饮食因素:饮食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多动症的症状产生影响。例如,高糖饮食可能导致孩子的血糖波动,进而影响注意力和行为。某些添加剂和防腐剂也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5.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如铅暴露、睡眠问题、心理因素等也可能与多动症的发生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多动症的具体发病原因可能因人而异,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怀疑有多动症的孩子,医生通常会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包括身体检查、心理评估和行为观察等,以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对于家长来说,如果发现孩子有多动症的症状,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症状,提高注意力和学习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提供支持和良好的环境来帮助孩子应对多动症带来的挑战,例如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提供结构化的学习环境、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等。
胡茗 主任医师
苏州市立医院 三甲
小儿多动症发病的原因
小儿多动症可能是由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异常以及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的,详情如下: 1、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多动症患者的孩子患病的概率更高,表明遗传可能是导致多动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2、神经发育异常 多动症患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可能存在异常,如前额叶皮层功能障碍等,这些异常可能导致多动症的发生。 3、环境因素 不良的家庭环境、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缺乏规律的生活作息等都可能对儿童的神经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患上多动症的风险。 除以上原因外,还可能是早产、母亲在孕期吸烟或酗酒、儿童期的脑部损伤等,这些因素也被认为可能与小儿多动症的发生有关。
胡茗 主任医师
苏州市立医院 三甲
小儿多动症有哪些症状和原因
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动和冲动控制困难。以下是小儿多动症的一些常见症状和可能的原因: 1.症状: 注意力不集中: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发呆或做白日梦。 过度活动:孩子表现出过度的能量和活动水平,经常坐立不安、手脚乱动。 冲动控制困难:孩子难以控制自己的冲动,经常脱口而出、打断别人或抢先行动。 其他问题:可能还伴有学习困难、情绪问题、行为问题等。 2.原因: 遗传因素:小儿多动症可能与遗传有关,家族中有患病者的孩子更容易患上该病症。 神经发育问题:小儿多动症与大脑的神经发育异常有关,可能影响大脑的调节功能。 环境因素:怀孕期间的健康问题、出生时的并发症、不良的家庭环境、铅暴露等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其他因素:饮食因素、药物、电子设备的过度使用等也可能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多动症的症状和原因可能因个体而异,诊断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行为表现、家族史和医生的评估。如果您对孩子的行为有疑虑,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建议。 对于小儿多动症的治疗,通常包括综合的方法,如行为疗法、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治疗的目标是帮助孩子改善症状,提高注意力、自控能力和学习能力,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此外,家长和教育者在孩子的治疗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通过提供支持、建立规律的生活环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沟通技巧,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多动症带来的挑战。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和儿童,需要特别关注环境因素对胎儿和孩子的影响。孕妇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有害物质的暴露。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应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有益的活动,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总之,小儿多动症是一种需要专业关注和综合治疗的疾病。通过早期诊断和适当的干预,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实现更好的发展。如果您对小儿多动症有更多的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疗机构或医生。
胡茗 主任医师
苏州市立医院 三甲
小儿多动症表现和治疗是什么
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动和冲动控制困难。以下是小儿多动症的表现和治疗方法: 1.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在课堂上经常开小差,做作业时也容易被外界干扰。 过度活动:孩子表现出过度的活动水平,坐立不安,无法安静地玩耍或进行日常活动。 冲动控制困难:孩子难以控制自己的冲动,经常打断别人的谈话,抢话或抢先行动。 2.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开具适当的药物,如兴奋剂或抗抑郁药,以帮助调节神经递质,改善症状。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应对注意力不集中、冲动控制和情绪调节等问题。 教育支持:提供适当的教育支持,包括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学习技巧培训和行为管理策略,有助于孩子在学校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家庭支持:家长和家庭成员需要理解孩子的病情,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沟通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对于孩子的整体健康和症状管理也非常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多动症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指导。如果您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有疑虑,应及时咨询医生,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和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对于孩子的康复非常重要。
胡茗 主任医师
苏州市立医院 三甲
小儿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症状。注意力不集中是小儿多动症的核心症状之一,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以下是一些针对小儿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的训练方法: 1.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逐渐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时间和专注度。 2.制定规律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稳定。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休息和娱乐时间,避免过度刺激和疲劳。 3.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减少噪音和干扰,让孩子能够专注于学习。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房间作为学习场所,避免过多的玩具和杂物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4.运动训练:运动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自控能力。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如跑步、游泳、跳绳等,有助于锻炼孩子的身体和大脑。 5.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通过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方面的训练,提高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从而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 6.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孩子改变不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注意力。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家庭治疗等方式进行。 7.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适当的药物可以改善小儿多动症的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药物治疗需要结合行为治疗和心理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多动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家庭环境等因素。在进行训练和治疗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耐心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同时,家长也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
胡茗 主任医师
苏州市立医院 三甲
小儿多动症的表现及治疗方法
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动和冲动控制困难。以下是小儿多动症的表现及治疗方法: 一、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做事常常半途而废,容易被外界干扰。 2.过度活动 孩子活动过多,无法安静地坐着,经常爬上爬下或跑来跑去。 3.冲动控制困难 孩子容易冲动,缺乏耐心,常常在不适当的场合做出鲁莽行为。 4.学习困难 孩子可能在学习上存在困难,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阅读困难等。 5.社交问题 孩子可能会出现与他人互动困难、容易与人发生冲突等问题。 二、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小儿多动症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来改善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兴奋剂和非兴奋剂等。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孩子改善行为和情绪问题,常用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疗法和家庭治疗等。 3.教育干预 教育干预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和学习能力,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教育方法,如制定明确的规则和计划、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等。 4.生活方式调整 孩子的生活方式也对多动症的治疗有一定影响,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5.家庭支持 家庭的支持对孩子的治疗非常重要,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治疗计划,并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鼓励。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多动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家长和老师也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医疗建议,请咨询专业医生。
胡茗 主任医师
苏州市立医院 三甲
小儿多动症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目前,治疗小儿多动症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小儿多动症的常用方法之一,主要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来改善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兴奋剂、抗抑郁药等。这些药物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减少多动和冲动行为,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且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 2.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孩子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多动症,学习应对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动力治疗等。 3.教育干预:教育干预包括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学习支持和行为管理策略。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合作,提供适合孩子的学习环境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 4.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一些研究表明,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可能对多动症症状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减少糖和添加剂的摄入、增加运动量、保证充足的睡眠等。 5.家庭支持:家庭在孩子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需要了解多动症的特点和应对方法,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小儿多动症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通常需要与心理治疗和教育干预相结合,同时家长和学校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您对孩子的多动症治疗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或医疗机构。
胡茗 主任医师
苏州市立医院 三甲
小儿多动症的发病原因
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症状。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小儿多动症的原因: 1.遗传因素:多动症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研究表明,多动症患者的亲属中,多动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2.神经生物学因素: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失衡可能与多动症的发生有关。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多动症的症状。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多动症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母亲在怀孕期间吸烟、饮酒、暴露于有害物质等,可能增加孩子患多动症的风险。此外,孩子生活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如父母关系紧张、家庭暴力等,也可能增加多动症的发生几率。 4.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如出生时的低体重、早产、出生时缺氧等,也可能与多动症的发生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多动症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多动症患儿,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等。同时,家长和老师也需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你对小儿多动症的治疗或其他相关问题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或医疗机构。
胡茗 主任医师
苏州市立医院 三甲
小儿多动症会引起的原因
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遗传因素:多动症可能与遗传有关。研究表明,多动症在家族中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家族中有成员患有多动症,那么孩子患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2.神经发育因素:小儿多动症与大脑的神经发育异常有关。大脑中的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失衡,可能导致孩子的注意力、冲动控制和行为调节等方面出现问题。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多动症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母亲在怀孕期间吸烟、饮酒或暴露于有害物质,孩子出生时低体重、早产或有其他健康问题,都可能增加患多动症的风险。此外,孩子生活在高压力、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或者长期暴露于暴力、虐待等不良环境中,也可能导致多动症的发生或加重。 4.饮食因素:一些研究表明,饮食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与多动症的症状有关。例如,高糖、高脂肪和人工添加剂含量高的饮食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功能,从而加重多动症的症状。 5.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如孩子的睡眠问题、铅暴露、过敏等也可能与多动症的发生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多动症的具体病因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且每个孩子的情况可能不同。对于多动症的诊断和治疗,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症状、家族史、发育情况和环境因素等。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等。 如果家长怀疑孩子有多动症,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症状,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同时,家长和教师也需要给予孩子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展良好的行为和社交技能。
柳静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三甲
多动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包括注意力的缺陷、注意力不集中,比如上课的时候小动作多或者有一些孩子自己管不住自己,不能够听从老师或者家长的指挥,不能够完成既定任务。还有就是情绪问题,多动症的孩子往往家长都会反映孩子脾气特别的急躁,特别容易发火,有一些孩子甚至于出现暴躁、攻击的行为,也可能会并发一些其它的疾病,比如狂躁等,属于多动一些其它的合并的病症,多动症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最主要的就是孩子学习成绩不好。
尹丹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对于小儿多动症家长应该做什么
如果家里有多动症患儿,家长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我控制法训练孩子,让其在自我控制方面有所提高。这个训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一些简单、固定的自我命令,让孩子学会自我行为控制,逐渐训练。第二、父母要掌握教育孩子小的技巧,多动症的孩子往往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会比较短暂,此时可以把学习任务分段执行,比如一次20分钟后就休息,让孩子每一个时间段都处于相对注意力集中的阶段,能够比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可以让孩子看兴趣书、讲故事或者做剪纸等活动来训练孩子能在安静的环境下完成一些任务。第三、要求家长一定要缓解紧张的情绪,在临床上发现家长往往是很焦虑、很紧张的,家长首先要放松,给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在家里营造比较宽松的环境来使孩子放松心情,对孩子的症状缓解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而不要用非常严厉的词语训斥孩子,因为这是一种疾病,不是训斥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一定是要有耐心,耐心来帮助孩子克服这样的问题。
尹丹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多动症的孩子能自愈吗
多动症的孩子一般不会自愈,这是从现在的文献报告当中看到的明确报道。多动症可能发病于儿童时期,延续到成年,只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临床症状表现不同而已,比如在学习阶段可能出现的是学习困难、多动;到了成年以后可能除了多动以外,还有引起来一些社会问题等。大多数的孩子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的发育不断完善,症状可能会逐渐的减轻,这是有可能的。基于这个角度来说,建议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多动症的表现,还是要积极到医院治疗,一定及时干预,使其症状减轻,在影响学习方面就会降到最低,在工作上可能他会更早的适应社会,完成好自己的工作。
杨娟 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怎么判断小儿多动症
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行为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但智能正常或者是接近正常。如果孩子做事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做事常常有始无终,经常坐不住,不断做小动作。同时,常常无目的乱跑、乱闯,手脚不停,又不听劝阻,冲动容易发怒。如果孩子出现上述这些表现,应警惕多动症可能,建议去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就诊,但同时应避免给正常儿童贴上多动症标签。
曹兴丽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注意力不集中。做任何事都容易分神,任何一点小事都可以吸引其的注意力,丢下自己手头上的事。第二、活动明显增多,坐不下来,到处跑,上学的时候也是,坐在位置上,一会扭扭脖子,一会你扭扭腰。第三、情绪容易激动。
曹兴丽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小儿多动症挂什么科室?
如果是综合性医院,在三线的小城市内,一般小儿多动症是挂儿科,儿科当中会有专门的三级分科,所以也可以在神经内科或者是儿保科进行就诊。如果是在大医院的情况下,比如综合性儿科医院,就是单纯的儿科医院,小儿多动症应该是挂神经内科进行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