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内容
在葡萄上市时节,许多消费者购买葡萄时经常会看到其表面泛着一层“白霜”,并且很难洗掉。有人说葡萄上的白霜是农药,吃之前一定要洗净,否则可能导致中毒。那么,葡萄表面的“白霜”真的是农药吗?
事件真相
1.葡萄表皮的“白霜”,其实是葡萄本身分泌的糖醇类物质,被称为果粉,对人体无害。除葡萄外,李子、西梅、蓝莓等水果表面也会形成此类“白霜”。
2.这种糖醇类物质不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洗掉。
3.果粉可以减少葡萄表面的水分蒸发,防止果实采摘后快速失水皱缩;而且,果粉不溶于水的特性可以避免葡萄表面形成湿润环境,减少致病菌的侵染。
4.过量使用农药,会影响葡萄果粉的形成。所以,葡萄上的果粉恰恰是合理使用农药的一种表现。
5.一般来说,葡萄表皮上“白霜”是其新鲜的标志,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是商户喷洒的低浓度农药。区分方法是,果粉分布均匀,且不覆盖葡萄本身的颜色,而如果是药剂形成的“白霜”,则分布不均匀,有的还会形成暗蓝色痕迹。
温馨提示
治理食品安全网络谣言,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良好舆论环境,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