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有多种表现,疼痛以腰背部多见且受年龄、生活方式影响,身高变矮因椎体压缩变形与年龄、病史有关,驼背由椎体压缩骨折及不良生活方式导致,骨折因骨强度下降及年龄、病史有不同情况,呼吸功能下降与胸腰椎骨折、胸廓畸形及年龄、生活方式相关,肌肉力量下降受年龄、病史影响。
一、疼痛
具体表现: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以腰背部多见。疼痛可在平卧或坐位时缓解,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段人群疼痛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人骨质疏松导致的疼痛可能因骨骼退变等因素更易出现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丢失加速,疼痛发生的风险可能增加。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姿势不良等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骨质疏松相关的疼痛,因为这些因素会使骨骼承受异常应力,进一步刺激疼痛感受器。
二、身高变矮
具体表现:骨质疏松可使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凸,胸廓畸形,从而导致身高变矮。一般来说,成年人身高可较年轻时缩短3-6厘米甚至更多。
年龄因素影响: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老年人,骨质流失明显,椎体容易发生压缩,身高变矮的情况更为常见。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如果存在影响骨骼发育的因素,如营养不良、疾病等,也可能影响最终身高,但与骨质疏松导致的身高变矮机制不同。
病史影响:有长期慢性疾病史,如胃肠道疾病导致营养吸收不良,或有内分泌疾病史(如甲亢等)影响钙代谢的人群,发生骨质疏松进而导致身高变矮的风险增加。
三、驼背
具体表现:由于椎体压缩性骨折,脊柱逐渐变形,长期可出现驼背。严重的驼背会影响心肺功能,导致呼吸困难等问题。
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人随着骨质疏松进展,椎体多次压缩,驼背情况逐渐明显。儿童时期如果脊柱发育异常,加上后续骨质疏松影响,也可能出现驼背,但相对较少见。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弯腰劳作、不正确的坐姿站姿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脊柱变形,加重驼背程度。
四、骨折
具体表现:骨质疏松患者骨强度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有椎体、髋部、腕部等。例如,咳嗽、打喷嚏或轻微跌倒等都可能引发椎体骨折;髋部骨折会导致患者疼痛剧烈,活动受限,生活自理困难;腕部骨折后局部会出现疼痛、肿胀、畸形等表现。
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人骨质疏松程度较重,发生骨折的风险更高,且骨折后恢复相对更困难。儿童和青少年骨质疏松相对少见,骨折多与外伤等直接因素相关,但如果有先天性骨质疏松等疾病,也可能出现骨折情况。
病史影响:有过骨折病史且未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的人群,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增加。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会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增加骨折发生几率。
五、呼吸功能下降
具体表现: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柱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人骨质疏松导致胸廓畸形的概率较高,呼吸功能下降相对更明显。儿童时期胸廓发育尚未成熟,若有影响胸廓发育的骨质疏松相关问题,也可能影响呼吸功能,但较为罕见。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肺部功能损害,与骨质疏松导致的呼吸功能下降叠加,使患者呼吸问题更为严重。
六、肌肉力量下降
具体表现:骨质疏松患者常伴有肌肉力量下降,表现为肢体活动无力,行走困难等。例如,上下楼梯时会感觉腿部无力,提重物能力下降等。
年龄因素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肌肉本身也会出现退化,加上骨质疏松的影响,老年人肌肉力量下降更为显著。儿童和青少年肌肉力量下降多与疾病导致的肌肉萎缩等因素相关,与骨质疏松关系相对不紧密,但如果是青少年特发性骨质疏松,也可能出现肌肉力量下降情况。
病史影响: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肌肉功能障碍的人群,同时合并骨质疏松时,肌肉力量下降会更加明显,因为两种因素共同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