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等,其病因包括各种严重肝脏疾病、门体分流手术等,上消化道出血等可诱发肝昏迷,治疗需消除诱因、减少肠内毒物生成和吸收、促进有毒物质代谢等,预防需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使用损肝药物等。
1.病因:
各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肝癌、药物性肝损伤等。
门体分流手术。
其他:严重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重症肝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严重的胆道感染等。
2.诱发因素:
上消化道出血。
高蛋白饮食。
大量排钾利尿。
放腹水。
安眠、镇静、麻醉药。
感染。
便秘。
低血糖。
手术。
3.治疗:
消除诱因:如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等。
减少肠内毒物生成和吸收:灌肠或导泻清除肠内积食、积血;抑制细菌生长,口服新霉素、甲硝唑;清洁肠道,生理盐水或弱酸溶液灌肠。
促进有毒物质代谢: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支链氨基酸;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保护脑细胞功能,应用谷氨酸钾、谷氨酸钠。
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乳果糖或拉克替醇,可降低肠道pH值,减少氨的形成和吸收。
其他:人工肝、肝移植等。
4.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饮食清淡,避免高蛋白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
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需要注意的是,肝昏迷的治疗和预防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此外,对于儿童患者,尤其是小于3岁的儿童,肝性脑病较为罕见,因此更需要医生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诊断。在儿童中,其他原因引起的脑病可能更为常见,如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中毒等。如果孩子出现意识改变、行为异常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