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通常首选腹部超声检查,其他检查包括CT、MRCP、ERCP等,必要时可行MDT。
1.临床症状
多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通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腹部超声、CT等检查时发现。
部分患者可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胀痛等症状,可向右肩背部放射。
若结石堵塞胆总管,可导致胆汁淤积,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等。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升高,提示存在感染。
肝功能: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可升高,反映肝功能受损情况。
其他:如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等可协助排除胰腺炎等疾病。
3.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是诊断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可发现胆总管内的结石,同时还能观察胆囊和肝内胆管的情况。
CT:能更清晰地显示胆总管结石的位置、大小及胆道扩张情况。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显示胆道系统的全貌。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诊断胆总管结石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超声或CT引导下进行。
此外,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病例或怀疑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还可能需要进行其他检查,如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BD)、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必要时可进行多学科协作(MDT),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对于有症状的胆总管结石,应及时就医,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治疗、内镜取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