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如何治疗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手术等多方面,药物治疗以早期、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为关键,根据血培养及药敏选药,还可能用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改善心脏功能;手术治疗适用于出现严重并发症情况,时机依病情而定,方式有瓣膜修复和置换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治疗各有注意事项;此外患者需调整生活方式,保证休息、合理饮食、注意口腔卫生并避免感染。
一、药物治疗
1.抗生素治疗:这是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的关键。应早期、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根据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对于草绿色链球菌感染,常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肠球菌感染则常选用青霉素联合氨基糖苷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耐酶青霉素或万古霉素等。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
2.其他药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等改善心脏功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对于出现严重并发症,如瓣膜穿孔、破裂、腱索断裂、难治性心力衰竭、反复发生栓塞、真菌性心内膜炎等情况,应考虑手术治疗。一般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待病情相对稳定后进行手术,但对于一些紧急情况,需尽早手术。
2.手术方式:主要包括瓣膜修复术和瓣膜置换术。瓣膜修复术适用于瓣膜病变较轻、可修复的患者;瓣膜置换术则用于瓣膜严重毁损无法修复的患者。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时,药物选择和剂量需根据年龄和体重精确计算。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生长发育情况,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由于儿童配合度较差,护理工作尤为重要,要确保药物按时服用和治疗措施的顺利实施。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手术耐受性较差。在治疗前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权衡手术利弊。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的药物。
3.孕妇:孕妇患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较为棘手,药物选择需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应尽量选择对胎儿安全的抗生素,必要时需多学科团队(妇产科、心内科、心外科等)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四、生活方式调整
1.休息: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心脏负担。
2.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要控制盐和水的摄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3.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刷牙、漱口,减少口腔细菌滋生,降低感染复发的风险。
4.避免感染: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