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
Duke诊断标准是国际广泛应用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标准,结合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主要和次要标准。主要标准包括血培养阳性(如两次不同时间或多次血培养检出同一典型致病微生物、Q热病原体一次血培养阳性或其IgG抗体滴度>1:800)和心内膜受累证据(超声心动图异常、新出现的瓣膜反流);次要标准有易患因素、发热、血管现象、免疫反应、微生物学证据。诊断结果判定分确诊(符合2项主要标准,或1项主要标准+3项次要标准,或5项次要标准)、可能(符合1项主要标准+1项次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排除(有其他诊断解释临床表现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静脉药物滥用者在诊断和治疗时各有注意事项。
一、Duke诊断标准简介
Duke诊断标准是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标准,该标准结合了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通过对各项标准的综合评估来明确诊断。
二、主要标准
1.血培养阳性
两次不同时间的血培养检出同一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微生物,如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HACEK菌群(包括嗜血杆菌属、放线杆菌属、人心杆菌、啮蚀艾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微生物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的病原菌,在特定的临床情况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例如,草绿色链球菌常寄居于口腔,在拔牙等口腔操作后可能进入血液循环,进而感染心内膜。
多次血培养检出同一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微生物。对于一些病情复杂或病原菌生长缓慢的患者,多次血培养阳性更能支持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连续4次或4次以上血培养中大多数为同一病原菌,或两次或两次以上血培养为肺炎链球菌、肠球菌等也符合主要标准。
Q热病原体一次血培养阳性或其IgG抗体滴度>1:800。Q热是由贝纳柯克斯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也可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或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2.心内膜受累证据
超声心动图异常,表现为赘生物、脓肿、人工瓣膜裂开等。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常用方法,可清晰显示心脏结构和赘生物的大小、形态及位置。但对于肥胖、肺气肿等患者,TTE的诊断价值可能受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发现TTE难以检测到的微小赘生物和瓣膜周围并发症,对于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诊断尤为重要。
新出现的瓣膜反流。感染导致瓣膜结构破坏,可引起瓣膜反流,通过超声心动图或心脏听诊发现新出现的瓣膜反流杂音,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高度提示感染性心内膜炎。
三、次要标准
1.易患因素:包括基础心脏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以及静脉药物滥用史。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脏结构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容易导致细菌在心脏内膜附着和繁殖;静脉药物滥用者因使用不洁注射器,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机会。
2.发热:体温≥38℃,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缺乏特异性,其他感染性疾病也可出现发热,需要结合其他标准进行综合判断。
3.血管现象:包括主要动脉栓塞、化脓性肺栓塞、细菌性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瘀点、Janeway损害等。这些血管现象是由于赘生物脱落形成栓子,随血液循环堵塞不同部位的血管所致。例如,脑动脉栓塞可导致脑梗死,出现头痛、偏瘫等症状;肺栓塞可引起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表现。
4.免疫反应:如肾小球肾炎、Osler结节、Roth斑、类风湿因子阳性等。免疫反应的出现与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复合物有关,提示感染处于相对慢性的过程。
5.微生物学证据:血培养阳性但不满足主要标准,或血清学证据提示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的微生物感染,但缺乏明确的致病微生物。
四、诊断结果判定
1.确诊:符合2项主要标准,或1项主要标准+3项次要标准,或5项次要标准。当满足上述条件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基本明确,需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和必要的手术干预。
2.可能:符合1项主要标准+1项次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对于可能诊断的患者,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重复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明确诊断。
3.排除:有明确的其他诊断解释临床表现,或抗生素治疗≤4天症状缓解,或手术或尸检无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证据。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对少见,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是高危人群。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特点,如不能准确表达症状等。由于儿童配合度差,TTE检查时可能需要适当的镇静。此外,儿童用药需谨慎,要根据年龄、体重等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发热、心脏杂音等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漏诊。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在诊断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
3.孕妇:孕妇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兼顾母亲和胎儿的安全。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孕妇和胎儿是安全的,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在选择抗生素时,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同时,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静脉药物滥用者:这类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且病情进展较快,容易出现并发症。在诊断时,要详细询问药物滥用史,并加强对血管现象和免疫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治疗过程中,要注重心理疏导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戒除药物滥用的不良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