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质增生的症状
腰椎骨质增生会引发疼痛、腰部活动受限、下肢放射痛、麻木感、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疼痛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可缓解,年龄增长、女性更年期后、有腰部外伤史或基础疾病等情况易受其扰,不良生活方式、年龄较大等会影响相关症状表现。
一、疼痛症状
腰椎骨质增生较为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其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酸痛、胀痛、刺痛等。一般在劳累后疼痛会加重,休息后可有所缓解。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久坐久站的人群,由于腰部椎体过度劳损,更容易出现腰椎骨质增生相关的疼痛。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腰椎椎体发生退变的概率增加,骨质增生引发疼痛的可能性也会相应提高。女性在更年期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骨代谢出现紊乱,也可能更容易遭受腰椎骨质增生疼痛的困扰。
二、腰部活动受限
患者会感觉腰部活动不灵活,弯腰、转身等动作可能受到限制。这是因为增生的骨质可能会刺激周围的软组织,导致腰部肌肉紧张、痉挛,进而影响腰部的正常活动。对于一些本身就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弯腰工作的人群,腰椎骨质增生导致腰部活动受限的情况可能会更早出现且更为明显。年龄较大的人群,腰椎的柔韧性下降,再加上骨质增生的影响,腰部活动受限会更突出。
三、下肢放射痛
当腰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到神经根时,可能会出现下肢放射痛。疼痛可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甚至足部放射,疼痛程度不一,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比如当增生的骨质对支配下肢的神经根产生压迫,使得神经传导异常,就会引发下肢的放射痛。在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既往有腰部外伤史,那么出现腰椎骨质增生并伴随下肢放射痛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一些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等腰部基础疾病的患者,也更容易并发腰椎骨质增生导致下肢放射痛。
四、麻木感
部分患者会有下肢麻木的感觉,这是由于神经根受到压迫后,神经传导障碍引起的。麻木的范围与神经根受压的区域相关。对于长期保持不良姿势的人群,如长时间弯腰驼背的人,腰椎骨质增生导致神经受压出现麻木的可能性增大。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神经本身的功能有所减退,加上腰椎骨质增生的影响,麻木症状可能会更明显。女性如果存在内分泌等方面的变化,在腰椎骨质增生时也可能更容易出现麻木等神经相关症状。
五、间歇性跛行
病情较为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出现疼痛、麻木等不适,需要停下休息才能继续行走。这是因为行走时神经根受压情况加重,导致下肢供血、神经功能等受到影响。对于一些有长期腰部劳损病史的人群,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且未得到良好休息的人,更容易发展到出现间歇性跛行的阶段。年龄较大且伴有腰椎退变较严重的患者,发生间歇性跛行的概率相对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