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损伤检查方法
膝关节相关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特殊检查试验。体格检查涵盖视诊(观察膝关节肿胀、畸形、皮肤情况等)、触诊(触摸压痛部位判断损伤)、活动度检查(检查屈伸活动度及受限情况);影像学检查有X线(观察骨质结构)和MRI(显示软组织情况);特殊检查试验包含麦氏试验(辅助诊断半月板损伤)、抽屉试验(判断前后交叉韧带损伤)、侧方应力试验(判断侧副韧带损伤),不同人群在各检查中的表现和风险有差异。
一、体格检查
1.视诊:观察膝关节有无肿胀、畸形,皮肤有无瘀斑、破损等。肿胀可能提示关节内积液或软组织损伤;畸形如膝内翻、膝外翻等可能与膝关节结构异常相关,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膝关节形态略有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注意与正常生理曲线区分。
2.触诊:触摸膝关节周围压痛部位,判断损伤部位。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时,相应侧副韧带处有压痛;髌骨压痛可能与髌骨软骨软化等有关,不同性别在运动损伤等情况下膝关节触诊表现可能因生理结构和运动习惯有一定差异,女性相对更易出现一些特定运动相关的膝关节问题。
3.活动度检查:检查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正常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一般为0°-135°左右。活动受限可能提示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等,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活动度受影响因素不同,如长期久坐人群膝关节活动度可能相对受限,运动员则活动度较好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劳损。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意义:可观察膝关节骨质结构,如有无骨折、脱位、骨质增生等。对于判断膝关节骨性结构损伤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人群膝关节X线表现不同,儿童骨骼处于发育阶段,骨骺线等结构需注意与病变鉴别。
检查内容:包括膝关节正位、侧位等投照,能初步筛选出明显的骨质异常情况。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意义:能清晰显示膝关节软组织如半月板、韧带、滑膜等情况,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重要手段。可明确半月板损伤的程度(如Ⅰ度、Ⅱ度、Ⅲ度损伤)、韧带损伤(如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损伤)以及滑膜、关节囊等情况。不同病史人群MRI表现不同,有膝关节既往损伤病史者再次检查需对比既往影像以明确病情变化。
检查特点:能提供详细的软组织图像,但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对于一些不配合的患者(如儿童)可能需要适当镇静等处理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三、特殊检查试验
1.麦氏(McMurray)试验: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足部,另一手扶住膝关节,将膝关节极度屈曲,小腿内收内旋,然后伸直膝关节;或极度屈曲小腿外展外旋,然后伸直膝关节,根据出现的疼痛和弹响判断半月板损伤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进行该试验时配合度和表现不同,儿童可能因不理解操作而哭闹不配合,需耐心引导。
意义:辅助诊断半月板损伤,通过不同的旋转和伸直动作来诱发半月板损伤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2.抽屉试验: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屈膝90°,检查者坐于患者足部固定,双手握住小腿上段做前后推拉动作。前抽屉试验阳性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后抽屉试验阳性提示后交叉韧带损伤。不同性别在运动等因素影响下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略有不同,女性在一些非对称性运动中相对更易出现前交叉韧带损伤。
意义:用于判断前后交叉韧带是否损伤,是膝关节韧带损伤的重要检查方法。
3.侧方应力试验: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肢踝部,另一手施加外翻或内翻应力,观察膝关节的稳定性。外翻应力试验阳性提示内侧副韧带损伤,内翻应力试验阳性提示外侧副韧带损伤。不同生活方式人群韧带损伤风险不同,运动员因高强度运动更易出现侧副韧带损伤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