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症状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有疼痛、肿胀、弹响、交锁等症状。疼痛多在膝内外侧间隙等,活动时加重;肿胀因内部炎症反应,程度随急慢性及人群不同有差异;弹响分单侧双侧,频繁且伴痛明显可能损伤重;交锁是活动中突然卡住,急慢性均可能,不同人群表现有别。
部位与特点:多发生于膝关节内外侧间隙或关节线附近,疼痛程度可轻可重,急性损伤时疼痛往往较为剧烈,患者可感觉到撕裂样疼痛;慢性损伤时疼痛相对较隐匿,一般在上下楼梯、蹲起、行走扭转膝关节时疼痛加重。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因表述能力有限,可能表现为膝关节活动时哭闹不安;老年患者可能因合并其他关节退变,疼痛症状易被混淆。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运动的人群,由于膝关节负荷较大,半月板损伤后疼痛更易出现且持续时间可能较长。
与活动的关系:在膝关节屈伸、旋转活动时,损伤的半月板受到挤压、摩擦,会刺激周围神经末梢,从而引发疼痛。例如上下楼梯时,膝关节处于屈伸状态,半月板需要随着关节活动进行相应的位置变化,损伤的半月板就会因这种异常活动而产生疼痛;跑步转弯时,膝关节的旋转动作也会使半月板受到影响,导致疼痛发作。
肿胀
原因与表现:半月板损伤后,膝关节内部会出现出血、渗出等炎症反应,进而导致关节肿胀。急性损伤时,肿胀往往在受伤后短时间内迅速出现,肿胀程度可能较明显,皮肤温度可能略有升高;慢性损伤时,肿胀相对较缓慢,程度也可能时轻时重。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肿胀表现有别,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膝关节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半月板损伤后肿胀消退可能较慢;而经常运动的人群,身体代谢相对较快,肿胀可能有一定的自限性,但如果损伤较严重,肿胀也会持续较长时间。
肿胀程度判断:可通过观察膝关节周围皮肤的紧张度、关节腔的饱满程度来初步判断。例如,正常膝关节两侧的凹陷存在,若半月板损伤后膝关节明显饱满,两侧凹陷消失,提示肿胀较明显。
弹响
弹响类型与特点:患者在膝关节活动时可感觉到弹响,弹响可为单侧或双侧。有的是清脆的弹响,有的是较沉闷的弹响。在屈伸膝关节过程中,损伤的半月板可能会发生移位、卡顿,当恢复正常位置时就会产生弹响。儿童半月板损伤时弹响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老年患者由于关节退变,可能同时存在其他因素导致弹响,需要仔细鉴别半月板损伤导致的弹响。运动爱好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弹响,往往提示半月板可能有损伤,需要引起重视。
弹响与损伤程度关系:一般来说,弹响越频繁、弹响时伴随的疼痛越明显,提示半月板损伤可能越严重,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交锁
表现与机制:膝关节在活动过程中突然卡住,不能屈伸,需要通过活动膝关节或改变体位才能解除交锁。这是由于损伤的半月板卡在股骨髁和胫骨平台之间,阻碍了膝关节的正常活动。交锁现象在急性半月板损伤中较为常见,也可见于慢性损伤急性发作时。不同年龄人群发生交锁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不同,儿童发生交锁相对较少,一旦发生可能需要及时就医处理;老年患者由于关节功能相对较差,交锁可能会影响日常行走等活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生活方式方面,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交锁发生风险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