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重要的诊断方法,血培养是关键方法,未接受抗生素治疗患者阳性率较高,儿童采血需注意,特定生活方式人群风险高;超声心动图中经胸超声是常用筛查方法但有局限,经食管超声敏感性特异性更高是重要补充但为有创检查,不同年龄人群检查需注意相关情况。
原理及意义:血培养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方法。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由于心内膜上有感染病灶,细菌会不断入血,通过多次、多部位的血培养可检测出病原菌。一般要求在应用抗生素前尽早采血,成人通常一次采集10-20ml血液,分别注入需氧和厌氧培养基中,至少连续送检3次。若患者已接受过抗生素治疗,应根据抗生素的半衰期适当延长采血时间或调整采血策略。例如,有研究表明,血培养阳性率在未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较高,约为75%-85%,而经过短期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仍有40%-60%的阳性率。
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对于儿童患者,采血时需注意采血的量和操作的轻柔程度,避免因采血过多或操作不当引起患儿不适。不同性别在血培养结果上无明显差异,但生活方式中经常接触感染源或有静脉药瘾史的人群,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风险增加,血培养中检出病原菌的可能性也相对更高,需要更加重视血培养的检测。
超声心动图
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是初步筛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常用方法。它可以发现赘生物的位置、大小、数目以及瓣膜的形态和功能等情况。约50%-75%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通过TTE检测到赘生物。对于一些基础心脏病患者,如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TTE能帮助评估心内膜炎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但TTE受胸壁厚度、肺气等因素影响较大,对于深部瓣膜或赘生物较小的情况可能难以清晰显示。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相较于TTE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发现更小的赘生物,尤其是对于主动脉瓣、二尖瓣的赘生物以及感染累及的部位显示更为清晰。其检出赘生物的敏感性可达95%以上。在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但TTE结果不明确时,TEE是重要的补充检查方法。不过,TEE是有创检查,需要考虑患者的耐受情况,对于一些严重心肺功能不全、食管狭窄等患者应谨慎使用。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进行TEE检查时需特别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和适宜性,确保检查过程平稳。女性在进行TEE检查时,若处于妊娠期等特殊生理状态,需充分评估检查的必要性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