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脑肌病是因线粒体DNA或核DNA缺陷致线粒体呼吸链功能障碍、能量生成不足的多系统受累遗传性疾病,病因主要为mtDNA或nDNA突变,临床表现涉肌肉、神经及其他系统,分类有线粒体肌病等,诊断靠临床评估与实验室检查,治疗为对症支持,儿童需关注生长发育等,女性因母系遗传需遗传咨询。
一、定义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类因线粒体DNA(mtDNA)或核DNA(nDNA)缺陷导致线粒体呼吸链功能障碍、能量生成不足而引起的多系统受累的遗传性疾病。
二、病因
主要由mtDNA或nDNA突变所致,mtDNA突变常见于编码呼吸链复合体亚基的基因,nDNA突变则涉及线粒体生物发生、维护等相关基因。这些突变可影响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过程,致使细胞能量产生不足,从而引发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
三、临床表现
1.肌肉系统:常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运动不耐受,患者稍活动即感疲劳,肌肉活检可见破碎红纤维(RRF)。
2.神经系统:可出现癫痫发作、智力减退、认知障碍、卒中样发作(如MELAS综合征患者可反复出现卒中样症状)、眼外肌麻痹等。
3.其他系统:还可能累及心脏、肝脏等,出现心肌病、肝功能异常等表现。
四、分类
1.线粒体肌病:主要累及肌肉,以进行性肌无力为突出表现,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2.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除肌肉症状外,常出现反复卒中样发作、血乳酸增高、智力减退等。
3.肌阵挛性癫痫伴破碎红纤维(MERRF)综合征:以肌阵挛性癫痫、小脑性共济失调、RRF为特征。
五、诊断
1.临床评估:依据患者肌肉、神经系统等多系统临床表现初步筛查。
2.实验室检查:血乳酸、丙酮酸氧化试验可见乳酸、丙酮酸增高;肌肉活检可见RRF;基因检测可发现mtDNA或nDNA突变位点。
六、治疗
目前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针对癫痫发作等症状使用相应药物(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同时需关注患者营养支持等,对于有遗传倾向的患者需进行遗传咨询。
七、特殊人群考虑
儿童患者:需密切关注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生活中需避免过度疲劳,保障充足能量供给。
女性患者:因线粒体遗传特点(母系遗传),需进行遗传咨询,评估生育风险及后代遗传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