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血培养。
血培养通过采集患者血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能明确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在患者发热高峰期多次采血,可提高阳性率。若连续2次血培养均培养出同一种阳性致病菌,如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即为可靠诊断标准。对于未治疗的病人,血培养阳性率可高达95%以上,其中90%以上的阳性结果来自于住院后第1天采集的血样。血培养结果不仅有助于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还能指导抗生素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除了血培养,超声心动图也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可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检测心内膜上的赘生物、瓣膜损伤等情况。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等)和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MRI等)也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