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质增生有腰部局部症状和神经受压相关症状,不同年龄段及特殊人群表现有差异,中老年尤其是更年期后女性、长期伏案或重体力劳动者易发病,腰部局部有疼痛、活动受限、压痛和叩击痛等症状,神经受压会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肌力下降等症状。
活动受限:腰椎骨质增生会影响腰椎的正常活动范围,患者可能感觉腰部僵硬,屈伸、旋转等动作不如正常时灵活。比如在穿袜子、系鞋带等需要弯腰的动作时会变得困难,这是因为增生的骨质可能会对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产生刺激或压迫,限制了腰椎的正常运动。
压痛和叩击痛:在增生部位对应的腰椎体表位置可能有明显压痛,用手叩击腰部时也可能出现疼痛。通过体检可以发现这一体征,压痛和叩击痛的部位通常与骨质增生的位置相对应,这有助于医生判断骨质增生的具体部位。
神经受压相关症状
下肢放射性疼痛:当增生的骨质压迫到神经根时,可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可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甚至足部放射。比如腰椎4-5、腰椎5-骶椎1部位的骨质增生容易压迫相应神经根,导致下肢出现放射性疼痛,疼痛性质多为刺痛、灼痛或麻木样痛,在咳嗽、打喷嚏、排便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疼痛可能会加剧。
下肢麻木:神经受压还可能导致下肢麻木,患者下肢皮肤会有麻木感,感觉减退。这种麻木可能会与疼痛同时存在,也可能单独出现,麻木的范围与受压神经支配的区域相关,例如坐骨神经受压时,小腿外侧、足背等部位可能会出现麻木。
肌力下降:严重的神经受压可能会导致下肢肌力下降,患者会感觉下肢无力,行走困难,甚至可能出现持物掉落等情况。这是因为神经受到压迫后,其传导功能受到影响,无法正常支配肌肉的运动,长期可能会导致肌肉萎缩,进一步加重肌力下降的情况。
不同年龄段及特殊人群表现差异
中老年人群:中老年是腰椎骨质增生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等退变过程逐渐加重。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流失加快,可能会比男性更容易出现腰椎骨质增生相关症状,而且症状可能相对更为明显。
长期伏案或重体力劳动者: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腰椎长期处于前屈姿势,腰部肌肉紧张,椎间盘压力分布不均,容易导致腰椎骨质增生;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腰椎承受的负荷较大,磨损严重,也更容易出现腰椎骨质增生及相应症状,他们出现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时间可能会更早,症状可能也更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