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肿瘤怎么判断良性还是恶性

来源:民福康

肺部肿瘤良恶性的判断需综合多种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胸部CT)、肿瘤标志物检测(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病理学检查(痰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腔镜或开胸手术活检)以及临床特征综合判断(年龄与性别、症状表现、病史),特殊人群如儿童、妊娠期女性有其检查选择的特殊性。

一、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可初步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但对于一些小的、隐蔽部位的肿瘤可能难以清晰显示,不过能大致了解肺部病变的位置、大小等基本情况。例如,恶性肿瘤在X线片上常表现为形状不规则、边缘毛糙、有分叶或毛刺等特征的阴影。

2.胸部CT:是判断肺部肿瘤良恶性的重要影像学手段。通过胸部CT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恶性肿瘤通常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可能有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而良性肿瘤往往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如炎性假瘤多表现为边界较清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高分辨CT能更细致地观察肿瘤内部结构,恶性肿瘤内部可能有坏死、空洞形成等表现,良性肿瘤内部一般较为均匀。

二、肿瘤标志物检测

1.癌胚抗原(CEA):虽然CEA不是肺部肿瘤特异性的标志物,但在肺部恶性肿瘤中,尤其是腺癌患者中,血清CEA水平升高较为常见。不过,一些良性疾病如肺部炎症、肺气肿等也可能导致CEA轻度升高,所以单独依靠CEA来判断良恶性有一定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小细胞肺癌有相对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若患者怀疑小细胞肺癌,检测NSE有助于辅助判断,但同样,良性疾病如肺部感染等也可能使其轻度升高。

3.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对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其是鳞状细胞癌,但其在良性肺部疾病中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三、病理学检查

1.痰细胞学检查:收集患者痰液,查找肿瘤细胞。如果能找到恶性肿瘤细胞,则高度提示肺部恶性肿瘤,但阳性率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肿瘤的部位、痰液收集是否规范等,而且对于一些位于外周的小肿瘤可能难以获取到癌细胞。

2.支气管镜检查:对于中央型肺部肿瘤,可通过支气管镜直接观察病变情况,并可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对于周围型肿瘤,若病变靠近支气管,也可以通过支气管镜的相关技术获取组织进行诊断。

3.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肺部外周型的占位性病变,在CT等影像学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能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肺部肿瘤良恶性的重要方法之一。但该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气胸、出血等,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4.胸腔镜或开胸手术活检:对于通过上述检查仍难以明确诊断,且高度怀疑恶性肿瘤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胸腔镜或开胸手术活检,直接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及病理类型。

四、临床特征综合判断

1.年龄与性别:一般来说,年龄较大的人群患恶性肿瘤的风险相对较高,但也不是绝对的。男性患肺癌的风险相对高于女性,但这也不是判断良恶性的特异性指标。例如,年轻患者也可能出现肺部恶性肿瘤,而老年女性也可能有良性肺部病变。

2.症状表现:恶性肿瘤患者往往可能有持续的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胸痛、消瘦等症状,而且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而良性肿瘤患者的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有轻微咳嗽或无明显症状,或者症状相对稳定。但这些症状都不具有绝对的特异性,因为一些良性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

3.病史:如果患者有长期吸烟史,患肺部恶性肿瘤的风险明显增加;而有肺部良性病变病史,如肺结核治愈后遗留的病灶等,相对来说良性肿瘤的可能性相对大一些,但也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肺部肿瘤相对少见,其良恶性判断除了遵循上述一般原则外,由于儿童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在检查方法的选择上需要更加谨慎,例如在使用影像学检查时要考虑辐射剂量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病理学检查要注意儿童组织标本的获取方式对其身体的影响等;对于妊娠期女性,判断肺部肿瘤良恶性时,影像学检查的选择要权衡辐射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病理学检查也要考虑妊娠期的特殊性,谨慎操作。

阅读全文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