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是血液葡萄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的生理状态,由多种因素引起,短期单纯高血糖去除诱因后血糖可恢复,长期会发展为糖尿病;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碍致慢性高血糖的代谢病,分多类型,1型依赖外源性胰岛素,2型与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血糖波动大且有多种慢性并发症;高血糖靠血糖检测诊断,糖尿病诊断标准严格,不同人群在高血糖和糖尿病发生发展中不同,需制定个性化血糖管理方案。
高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生理状态。正常空腹血糖值一般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值小于7.8mmol/L,当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时可认为是高血糖状态。它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比如短期内大量摄入高糖食物、应激状态(如严重创伤、大手术等)、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此时身体的血糖调节机制可能还未出现明显的病理性改变。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本质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导致。根据病因和临床特点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年人,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有关,往往有家族遗传倾向,且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
血糖波动特点
高血糖:单纯的高血糖如果是由短期因素引起,血糖波动相对较为单一,去除诱因后血糖可较快恢复正常水平。例如因大量食用甜食导致的暂时性高血糖,在控制甜食摄入后,血糖能逐渐回归正常范围。
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血糖波动较大,且不易控制,需要严格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稳定;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可能血糖波动相对不太剧烈,但随着病情进展,血糖也会出现较大波动,且在没有良好控制的情况下,会逐渐出现空腹血糖升高和餐后血糖升高同时存在的情况,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血糖的急剧波动,如低血糖与高血糖交替出现等情况。
相关并发症
高血糖:如果是短暂的、轻度的高血糖,一般短期内不会引发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但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逐渐发展为糖尿病,进而出现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例如长期高血糖会使血管内皮受损,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等。
糖尿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在微血管并发症方面,可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可导致失明;糖尿病肾病可引起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甚至发展为肾衰竭;糖尿病神经病变可导致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在大血管并发症方面,会显著增加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使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大幅升高。
诊断标准
高血糖:主要依据血糖检测结果来诊断,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或随机血糖检测。只要单次检测血糖值达到高血糖的范围,但需要排除应激等干扰因素后,再次复查血糖情况来综合判断。
糖尿病:诊断标准更为严格,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并且需要进一步区分是1型还是2型等具体类型糖尿病,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高血糖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有所不同。例如,中老年人群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男性和女性在糖尿病的发病特点上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来说生活方式起着重要作用,如长期久坐、高热量饮食的生活方式会显著增加高血糖和糖尿病的发病几率;有家族糖尿病病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需要更加密切监测血糖,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高血糖和糖尿病的发生;对于已经患有高血糖或糖尿病的人群,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血糖管理方案,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