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破裂的相关检查包括病史采集(考虑年龄性别因素、症状表现及诱因)、体格检查(腹部体征及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妊娠试验)、影像学检查(超声、CT或MRI检查),病史采集需关注育龄期女性发病、症状及诱因,体格检查有相应腹部和妇科体征,实验室检查可了解血液及妊娠情况,影像学检查辅助明确盆腔及附件区状况。
症状表现:患者多有下腹疼痛,疼痛程度不一,部分为突发的一侧下腹剧痛,随后可转为持续性坠痛;有的患者可能有少量阴道流血,若出血较多,可出现头晕、乏力等失血性休克表现;还需询问患者发病前是否有剧烈运动、性交、腹部受到撞击等情况,这些因素可能诱发黄体破裂。
体格检查
腹部体征:查体时下腹有压痛、反跳痛,有的患者可有肌紧张,压痛以患侧为主;出血较多时,可叩诊出移动性浊音。
妇科检查:妇科检查可见阴道后穹窿饱满,宫颈有举痛,子宫正常大小,一侧附件区可触及压痛性包块。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了解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情况,若有出血,血红蛋白会下降,红细胞计数也会降低;白细胞计数一般无明显升高,若合并感染则可能升高。
妊娠试验:育龄期女性需进行妊娠试验,以排除异位妊娠等情况,因为异位妊娠也可能有类似的腹痛、阴道流血等表现,妊娠试验可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异位妊娠时hCG多为阳性,而黄体破裂时hCG一般为阴性。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对黄体破裂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发现一侧附件区低回声或无回声区,盆腔内可有积液;经腹部超声检查在患者憋尿后进行,也能帮助观察附件区情况及盆腔积液量。超声检查可明确附件区有无包块、盆腔积液的多少等,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CT或MRI检查:在必要时可进行CT或MRI检查,尤其是超声检查不明确时,CT检查可清晰显示盆腔内的情况,包括附件区的病变、出血情况等;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更高,也可用于辅助诊断黄体破裂,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