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心肌病是长期大量饮酒致心肌病变的疾病,发病与直接心肌毒性、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营养物质代谢紊乱有关,早期有轻微症状,进展期现心衰、心律失常等,靠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关键是戒酒及治并发症,预后视戒酒及病情阶段而定,特殊人群如女性、老年、有基础病史者有相应注意事项,早期戒酒部分可改善,进展严重预后差。
发病机制
直接心肌毒性: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如乙醛)可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影响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离子通道功能等。研究表明,乙醛能抑制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的活性,减少三磷酸腺苷(ATP)生成,使心肌细胞能量供应不足。
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长期饮酒可导致体内氧化应激增加,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损伤心肌细胞。同时,氧化应激可激活炎症信号通路,引起心肌组织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例如,饮酒后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参与心肌纤维化等病理过程。
营养物质代谢紊乱:大量饮酒会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如导致维生素B1缺乏。维生素B1是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的辅酶,缺乏时丙酮酸氧化脱羧受阻,影响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进而影响心肌的正常功能。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心悸、乏力等症状,容易被忽视。部分患者在减少饮酒量后,症状可能有所缓解,但如果继续饮酒,病情会进展。
进展期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水肿(双下肢水肿、腹水等)、乏力加重等。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性早搏等,表现为心悸、头晕甚至晕厥等。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酒史,包括饮酒的量、持续时间等。一般来说,每日饮酒量折合乙醇量男性超过60g,女性超过30g,持续10年以上者需高度怀疑酒精性心肌病。
体格检查:可发现心脏扩大,听诊可闻及心音减弱、心脏杂音等。
辅助检查
心电图: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以及ST-T改变等心肌缺血样表现。
超声心动图: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可见左心室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等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改变。例如,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正常范围(一般小于50%)。
心肌活检:虽然不是常规检查,但对于不典型病例有一定诊断价值,可见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等病理改变。
治疗与预后
治疗
戒酒:这是治疗酒精性心肌病的关键措施。及时戒酒可使病情停止进展甚至部分逆转。
针对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可根据病情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减轻水肿、改善呼吸困难;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改善心肌重构;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等药物。对于心律失常,根据具体类型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预后: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并严格戒酒,部分患者的心脏功能可得到改善。但如果病情已进展到较严重的阶段,预后相对较差,可能会出现顽固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女性患者:女性对酒精的代谢能力相对较弱,同等饮酒量下,女性患酒精性心肌病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女性患者在戒酒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自身身体状况的变化,因为女性的生理特点可能导致戒酒过程中出现一些特殊的心理或身体反应,如情绪波动较大等,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本身心脏功能可能已随年龄增长而有所下降,患酒精性心肌病后病情进展可能更快。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药物,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要注意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因为老年患者的机体代偿能力较差。
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酒精性心肌病患者,需要更加注重基础疾病的控制。例如,有糖尿病的患者在戒酒和治疗心肌病过程中,要注意血糖的监测和控制,因为治疗心肌病的一些药物可能会对血糖产生影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以维持血糖的稳定,减少多种疾病相互影响对患者健康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