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有多种常见症状和其他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劳累后呼吸困难(因心室顺应性降低、肺淤血致)、部分患者的心绞痛(心肌需氧增、供血相对不足引起)、全身乏力(心脏泵血功能受影响致全身供血不足)、活动时的晕厥或接近晕厥(左室流出道梗阻致心输出量骤减、脑供血不足);其他症状有患者自觉的心悸(心跳异常)以及较为严重的猝死风险(与心肌结构和电生理异常有关,年轻运动员等人群风险高,有家族史人群风险更高)。
一、常见症状
(一)呼吸困难
1.发生情况及特点:是肥厚型心肌病较为常见的症状,多在劳累后出现,这是由于肥厚的心肌使心室顺应性降低,舒张末期压力升高,进而引起肺淤血所致。例如,患者进行轻度体力活动,像快速行走一段距离后,就可能出现气短、呼吸费力的情况。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都可能出现,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较同龄儿童差,容易疲劳后喘息;成年患者则可能在日常活动,如爬楼梯、做家务时出现呼吸困难。
2.与生活方式的关系:长期缺乏运动的患者,心脏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在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而本身有基础心肺疾病的患者,可能呼吸困难症状更为明显,且病史较长者可能症状逐渐加重。
(二)心绞痛
1.表现及原因:部分患者会出现心绞痛症状,一般是因为肥厚的心肌需氧量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引起。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性质常为压榨性、闷痛等。不同性别患者均可发生,男性和女性在疼痛感受上可能略有差异,但本质都是心肌缺血导致。例如,年轻男性患者在剧烈运动时可能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休息数分钟后可缓解;女性患者可能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但也会影响日常生活,在情绪激动时也可能诱发。
2.与年龄的关系: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可能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情况更易发生,所以老年患者相对更易出现心绞痛症状,且症状可能更不典型,需要更仔细鉴别。
(三)乏力
1.具体体现: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不愿意参与原本喜爱的玩耍活动,总是需要休息;成年患者则可能在工作、学习等活动中容易感到疲惫,影响日常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这是因为肥厚型心肌病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从而引起乏力症状。
2.与生活方式的关联: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患者,乏力症状可能会加重;而本身有贫血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乏力症状可能会被进一步放大,因为心脏需要更努力工作来弥补全身供氧不足,导致自身更加疲劳。
(四)晕厥或接近晕厥
1.发生机制及表现:多在活动时发生,是由于肥厚型心肌病导致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引起心输出量突然减少,脑供血不足所致。表现为突然发作的短暂意识丧失,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突然站立不稳、跌倒等;成年患者则可能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突然出现眼前发黑、晕倒等情况。
2.特殊人群情况:对于青少年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可能更明显,晕厥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密切关注其活动时的状况;老年患者如果同时合并有脑血管疾病等,晕厥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如跌倒导致骨折等外伤。
二、其他症状
(一)心悸
1.表现形式:患者可自觉心跳过快、过慢或心律不齐,能感觉到心脏跳动异常。不同年龄患者均可出现,儿童患者可能家长发现其玩耍时突然出现躁动、不安,触摸脉搏发现节律异常;成年患者则可能在安静状态下也能感觉到心脏跳动明显,影响情绪和日常生活。
2.与病史的关系:本身有心脏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心律失常病史,肥厚型心肌病可能诱发心悸症状加重;而没有基础心脏病史的患者,首次出现心悸也需要警惕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脏疾病的可能。
(二)猝死
1.风险及特点:是肥厚型心肌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尤其在年轻运动员等人群中风险较高。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前期症状就突然发生心脏骤停,导致猝死。这与肥厚型心肌病导致的心肌结构和电生理异常有关,心肌肥厚可能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进而引发猝死。对于有家族肥厚型心肌病病史的人群,猝死风险相对更高,需要进行更严格的监测和管理。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年轻运动员群体由于运动负荷较大,更容易诱发猝死,所以这类人群如果有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或自身有相关症状,应避免过度剧烈运动,定期进行心脏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