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肿瘤恶性和良性在症状表现特点、影像学表现、生长速度与转移情况上有不同。良性肿瘤症状轻不典型、体征不明显、生长慢不转移;恶性肿瘤症状多样且渐重、有相应体征、生长快易转移,影像学上良性边界清,恶性有恶性征象。
一、症状表现特点
肺部良性肿瘤:
症状相对较轻且不典型,常见的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程度较轻,一般不伴有咯血,除非肿瘤生长位置特殊,侵犯到周围小血管。例如一些错构瘤患者,可能长期仅有轻微咳嗽,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症状多年变化不明显。在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不同类型的良性肿瘤有一定好发年龄倾向,比如婴儿型血管瘤多见于婴儿期。性别方面无明显特殊倾向,生活方式对其症状影响主要在于长期吸烟可能会加重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但一般不会直接导致良性肿瘤的发生,主要是增加呼吸道刺激相关症状的程度。病史方面,既往无特殊与肺部良性肿瘤直接相关的病史。
体征通常不明显,在肺部听诊时可能无异常发现,少数较大的良性肿瘤可能在胸部触诊时发现局部异常,但这种情况较少见。
肺部恶性肿瘤:
症状较为多样且逐渐加重。咳嗽是常见症状,可为刺激性干咳,也可伴有咳痰,若肿瘤侵犯血管,可出现咯血,多为痰中带血,持续存在且可能逐渐加重。还可能出现胸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随着肿瘤进展,疼痛会逐渐加重,范围可能扩大。另外,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这是由于肿瘤阻塞气道、侵犯胸膜导致胸腔积液等原因引起。在年龄上,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年轻患者也有增加趋势,比如长期大量吸烟的年轻人患肺癌的风险增加。性别方面,男性相对高发,可能与男性吸烟等生活方式相关,长期吸烟的男性患肺癌的几率远高于女性。生活方式中,长期大量吸烟是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年限越长、吸烟量越大,患肺部恶性肿瘤的风险越高;接触职业致癌因素,如石棉、氡等的人群,患恶性肿瘤的风险也增加。病史方面,有长期吸烟史、职业致癌因素接触史等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体征方面,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消瘦、贫血等全身表现,胸部查体可能发现肺部肿块、呼吸音异常、胸腔积液征等,如肺癌患者可能触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转移体征。
二、影像学表现差异
肺部良性肿瘤:
在X线胸片上,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阴影,密度均匀,周围肺组织无明显浸润表现。例如错构瘤在X线片上常表现为肺内孤立结节,边缘光滑。CT检查时,良性肿瘤的边界更清楚,与周围组织分界明确,内部结构相对均匀,一般无分叶、毛刺等恶性征象,部分良性肿瘤可能有钙化等特征表现,如错构瘤的“爆米花”样钙化具有一定特征性。
肺部恶性肿瘤:
X线胸片上常表现为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的阴影,可有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征等。CT检查可见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缘有短细毛刺,内部密度不均匀,可有偏心空洞等表现,且容易发生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等,如肺癌的CT表现常符合上述恶性特征,肿块周围可见卫星灶等情况也时有出现。
三、生长速度与转移情况
肺部良性肿瘤:
生长速度缓慢,可能在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体积变化不明显。一般不发生转移,即使肿瘤较大压迫周围组织,也不会出现远处器官的转移灶。例如一些纤维瘤,长期观察其大小变化很小,不会转移到其他脏器。
肺部恶性肿瘤:
生长速度较快,短期内肿瘤体积可能明显增大。容易发生转移,通过血行转移可转移至脑、骨、肝等远处器官,通过淋巴道转移可转移至纵隔、锁骨上等部位的淋巴结。比如肺癌很容易发生脑转移,出现头痛、呕吐等脑转移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