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衰竭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急性肾衰竭可能是肾前性-肾灌注压降低、肾性-血管性病变、肾性-肾小球或肾小管-间质病变等因素引起的,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肾脏替代治疗等方式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肾前性-肾灌注压降低:肾前性-肾灌注压降低指肾脏流入血液逐渐减少,导致肾脏灌注不足,引起肾前性损伤,常为低血容量状态,会引起急性肾衰竭。

肾性-血管性病变:肾性-血管性病变指肾脏血管出现病变,主要累及肾内大小血管,导致肾功能异常,引起急性肾衰竭。

肾性-肾小球或肾小管-间质病变:肾性-肾小球或肾小管-间质病变是指肾脏出现实质性损伤,如异型输血、感染、药物、高钙血症、肾小球肾炎等,都会引起急性肾衰竭。

一般治疗:应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及时卧床休息,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勤开窗通风,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血压等。

药物治疗:若患者出现脑水肿、肾水肿等症状时,应该及时通过利尿药物改善病情,如呋塞米注射液、布美他尼注射液、复方甘露醇注射液等。

肾脏替代治疗:若肾脏功能受损严重,还可通过肾脏代替治疗改善病情,如间歇性血液透析、持续性低效血液透析等。

发布于 2023-03-22   浏览7981次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了解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