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0
5360次浏览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包括:孕期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或有高血压、蛋白尿等病史;实验室检查显示肝功能、凝血功能、肾功能等异常,以及低血糖、胆红素升高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脏呈脂肪肝改变;需排除其他肝病。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可威胁母婴生命安全。以下是关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1.病史:孕期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痛等症状,或有高血压、蛋白尿等妊娠高血压疾病史。
2.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等升高。
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等。
肾功能异常: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低血糖:血糖降低。
胆红素升高: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升高。
3.影像学检查:
B超:肝脏体积增大,回声增强,呈脂肪肝改变。
磁共振成像(MRI):对脂肪肝的诊断更敏感。
4.排除其他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需要注意的是,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在孕期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肥胖、糖尿病、多胎妊娠等孕妇,应密切监测孕期各项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孕妇在孕期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度进食油腻食物,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孕妇和家属应重视孕期健康,及时就医,以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