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4
6303次浏览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心脏杂音、周围体征、贫血、脾大及栓塞等,并发症有心力衰竭、心肌脓肿、细菌性动脉瘤及转移性脓肿等,治疗原则为早期应用大剂量、长疗程的抗生素,必要时手术治疗,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根据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原则,回答如下:
1.临床表现
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弛张热,伴有寒战、多汗、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心脏杂音:是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体征,由于赘生物的形成,导致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出现相应的杂音。
周围体征:包括瘀点、指(趾)甲下线状出血、Roth斑、Osler结节、Janeway损害等。
贫血:由于感染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出现贫血。
脾大:约半数患者出现脾大。
栓塞:赘生物脱落可导致栓塞,如脑栓塞、肾栓塞、脾栓塞等。
2.并发症
心力衰竭:是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
心肌脓肿:可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梗死等并发症。
细菌性动脉瘤:可破裂导致大出血。
转移性脓肿:如肾脓肿、肺脓肿等。
3.治疗原则
早期应用大剂量、长疗程的抗生素,以彻底清除病原菌。
如有心脏并发症,应积极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心脏并发症,如瓣膜穿孔、腱索断裂等,应考虑手术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补充营养、纠正贫血等。
总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如心脏瓣膜病患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等,应注意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