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0
1954次浏览
细菌性心内膜炎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种类型,其症状包括全身感染症状、心脏杂音、周围体征、动脉栓塞、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损害。
根据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症状,一般可将其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种类型,以下是关于这两种类型的详细介绍:
1.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全身感染症状:起病急,寒战、高热为最常见的症状,体温可达39℃以上,多为弛张热,伴全身不适、头痛、肌肉关节痛、疲倦等。
心脏杂音:由于赘生物的形成,导致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出现相应的杂音。如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在心尖区可闻及2/6级以上的吹风样杂音。
周围体征:约1/3的患者可出现周围体征,如瘀点、指(趾)甲下线状出血、Roth斑、Osler结节、Janeway损害等。
动脉栓塞:赘生物脱落可引起动脉栓塞,如脑栓塞、肾栓塞、脾栓塞等。
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可有脾大、贫血等。
2.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全身感染症状:低热、盗汗、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等,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
心脏杂音:杂音较急性者更响亮,且出现时间更长,可有新出现的杂音。
皮肤损害:可出现瘀点、指(趾)甲下线状出血、Roth斑等。
其他:可有贫血、脾大等。
需要注意的是,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因此,对于一些原因不明的发热、心脏杂音、贫血等患者,应高度怀疑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培养、超声心动图等,以明确诊断。
此外,对于患有心脏疾病、人工心脏瓣膜、静脉药瘾者等高危人群,应注意预防感染,如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创伤等。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
总之,细菌性心内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不适,请及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