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1
5042次浏览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以下是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一些信息:
1.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硬化导致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后引起出血。
急性胃黏膜损害:严重感染、大手术、严重颅脑损伤等应激状态,可导致胃黏膜糜烂、出血。
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
胃癌:少数胃癌可发生出血。
2.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有哪些?
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伴有呕血,幽门以下者常表现为黑便。但出血量少而速度慢的幽门以上病变可仅见黑便,而出血量大、速度快的幽门以下病变可因血液反流入胃,引起呕血。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头晕、乏力、心悸、出汗、口渴、黑蒙、晕厥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氮质血症:大量血液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肠道被吸收,可引起血尿素氮浓度升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
发热:一般在38.5℃以下,可持续3-5天。
3.如何诊断上消化道出血?
病史与症状: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出血的诱因、症状、既往病史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大便潜血试验等可了解贫血情况及有无感染。
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可直观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的病变,并进行止血治疗。
X线钡餐造影:对胃镜检查禁忌或不愿接受胃镜检查者,可选择此项检查。
4.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禁食或进流食,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血液吸入引起窒息。
补充血容量: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纠正休克。
止血治疗:药物止血、内镜下止血、手术治疗等。
病因治疗: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治疗肝硬化、胃溃疡等。
5.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如何?
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速度、病因、患者年龄、全身情况等因素有关。
大量出血或持续出血者,预后较差。
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可改善预后。
6.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胃溃疡、肝硬化等。
避免诱因: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吸烟,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
注意饮食:饮食应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定期体检: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肝硬化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同时,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也非常重要,应注意饮食、避免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