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8-25
5425次浏览
什么是细菌性心内膜炎?
细菌性心内膜炎是一种心脏内膜的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心脏的内膜是一层薄而光滑的组织,它覆盖着心脏的腔室和血管。当细菌进入血液并黏附在心脏内膜上时,就可能引发感染。
以下是关于细菌性心内膜炎的一些重要信息:
1.病因
细菌感染:常见的细菌感染源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这些细菌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并发症或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脑膜炎)等途径进入血液,并定植在心脏内膜上。
心脏结构异常:某些心脏结构异常,如心脏瓣膜疾病(如二尖瓣脱垂、主动脉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脏手术的人工瓣膜等,增加了细菌感染和心内膜炎的风险。
免疫系统问题: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群,如患有艾滋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或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更容易发生细菌性心内膜炎。
2.症状
发热:是细菌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体温通常会升高到38℃以上。
盗汗:在睡眠时出汗过多。
乏力:感到虚弱、疲倦或没有力气。
体重下降:无缘无故地体重下降。
心脏杂音:医生在听诊时可能会听到心脏杂音,这是由于心脏瓣膜受损或感染导致的。
其他症状:可能还包括关节疼痛、皮肤瘀斑、血尿、呼吸困难等。
3.诊断
血液检查:医生会抽取血液进行培养,以检测是否有细菌感染。其他血液检查也可以评估炎症指标和心脏功能。
超声心动图: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瓣膜的情况,以及是否有赘生物(感染引起的团块)形成。
其他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能还会建议进行心电图、胸部X光或其他影像学检查。
4.治疗
抗生素治疗:使用抗生素来消灭细菌感染是治疗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关键。治疗通常需要持续数周,直到感染得到完全控制。
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如心脏瓣膜受损严重、出现并发症或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修复或更换受损的瓣膜。
并发症处理: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5.预防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经常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
及时治疗感染: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以防止感染扩散。
口腔卫生:定期洗牙,保持口腔健康,减少口腔细菌感染的风险。
避免感染: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的人群,如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人。
定期体检:有心脏疾病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细菌性心内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如果怀疑自己患有细菌性心内膜炎,应尽快就医,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营养和个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