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3
8464次浏览
艾灸可以有效地帮助治疗缺铁性贫血,主要针对中脘穴和血海穴。
1.中脘穴
这个穴位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的位置。在艾灸时,应保持大约3~5cm的距离,以感到微微发热为宜,同时要避免烧伤皮肤。每次艾灸的时间约为20分钟,可以起到健脾和胃的效果。根据中医理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艾灸中脘穴能够提高脾的运化功能,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从而改善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2.血海穴
这个穴位位于大腿内侧,膝盖骨内侧上角约两寸宽的筋肉沟处。艾灸时应采取坐位,先左后右,用艾条悬灸穴位,每次不超过15分钟。艾灸血海穴可以补气补血,缓解贫血的症状。
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或者贫血症状持续不改善,应积极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选择艾灸等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