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6
9420次浏览
急性肾衰竭,描述的是一种肾脏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的临床状况。
当肾脏,这个负责过滤血液、排除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重要器官,突然遭受严重打击,无法履行其正常功能时,急性肾衰竭便悄然发生。从病理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急性肾衰竭的核心是肾小球滤过率的突然或持续下降。这种下降导致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氮质废物在体内堆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被打破,最终引发了各种系统并发症。肾功能下降可能发生在原本健康的个体上,也可能在原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中突然恶化。
临床上,根据病因将急性肾衰竭分为三类: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肾前性肾衰竭通常与血容量减少、有效动脉血容量减少、低心排血量等因素有关;肾后性肾衰竭则主要由急性尿路梗阻引起;而肾性肾衰竭则涉及肾实质损伤,如肾缺血、肾毒性物质损伤等。
在临床表现上,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可能出现尿量减少、水肿、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痛等全身性症状。重症患者甚至可能出现多个系统的受累,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