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5
7859次浏览
缺铁性贫血原因有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铁需求增加、遗传因素。
1.铁摄入不足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如果日常饮食中摄入的铁元素不足,无法满足身体对铁的需求,就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这种情况多见于挑食、偏食或长期素食的人群。
2.铁吸收障碍
即使摄入了足够的铁元素,如果身体对铁的吸收能力减弱,也会导致缺铁性贫血。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胃酸缺乏、胃炎、胃溃疡、克罗恩病等。
3.铁丢失过多
铁元素在体内会不断被消耗和排泄,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铁丢失过多,也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常见的铁丢失过多的原因包括痔疮、消化性溃疡、蚕豆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以及恶性肿瘤等。
4.铁需求增加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身体对铁的需求会突然增加,如果此时铁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就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这种情况多见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等。
5.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也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有些人天生就存在铁代谢异常的情况,如遗传性血红蛋白病、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等,这些疾病会影响铁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
患者出现缺铁性贫血后,应及时进行规范治疗,以免病情持续进展,引起多种并发症。,比如感染、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