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2
8145次浏览
缺铁性贫血原因有铁元素摄入不足、铁元素吸收障碍、慢性失血、铁元素需求增加。
1.铁元素摄入不足
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如果日常饮食中缺乏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豆类等,或者存在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就容易导致铁元素摄入不足。长期下来,体内铁元素储存量减少,无法满足血红蛋白合成的需求,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
2.铁元素吸收障碍
有些人即使摄入了足够的铁元素,但由于身体存在吸收障碍,如胃酸分泌不足、肠道疾病等,也会导致铁元素无法被有效吸收。这种情况下,即使饮食中铁元素含量丰富,也无法满足身体对铁的需求,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
3.慢性失血
慢性失血是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一些疾病如消化道出血、痔疮等,都会导致身体长期失血,从而消耗体内储存的铁元素。如果失血得不到及时控制,就会导致铁元素储存量逐渐减少,最终引发缺铁性贫血。
4.铁元素需求增加
在生长发育期、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身体对铁元素的需求量会增加。如果此时摄入的铁元素无法满足身体的需求,就会导致体内铁元素储存量减少,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因此,在这些特殊时期,要特别注意补充铁元素。
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保证铁元素的充足摄入。同时,对于存在慢性失血的患者,要及时就医治疗,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