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7
1506次浏览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是因为遗传、药物毒性作用、病毒感染、化学毒物暴露、放射线照射等原因引起的。可以进行支持治疗、药物治疗、骨髓移植、免疫制剂治疗、造血细胞因子和联合疗法等治疗。
一.病因
1.遗传因素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造血干细胞功能异常。
2.药物毒性作用
长期使用某些具有细胞毒性的药物,可损伤造血干细胞和微环境。
3.病毒感染
特定病毒如肝炎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等感染,可能会诱导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造血干细胞。
4.化学毒物暴露
长期接触苯及其衍生物或其他有毒化学物质,可能损害造血干细胞。
5.放射线照射
受到大剂量电离辐射后,人体DNA受损,尤其是造血干细胞DNA损伤。
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
1.支持疗法
血小板数小于20x10^9/L时并且有出血倾向的,可以输入浓缩型血小板。
2.药物治疗
通过丙酸睾酮、硅雄酮、甲基睾丸酮等雄性激素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改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
3.骨髓移植
血液骨髓移植是重型再障的最佳方法,且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4.免疫制剂治疗
适用于年龄大于四十岁或没有条件进行骨髓移植的患者,常见的药物有白介素、胸腺肽、干扰素等。
5.造血细胞因子和联合疗法
通过输注造血细胞因子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饮食要有规律,适当增加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