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2
6470次浏览
直肠癌一般是发生于直肠黏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一般会出现便意频繁、排便习惯改变、便血等症状,可以进行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详情分析如下:
一、什么是直肠癌
直肠癌通常是由于直肠上皮黏膜细胞在饮食因素、环境因素及遗传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基因突变所引起的,属于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通常会引起患者出现腹痛、便血、体重下降、消瘦等症状。直肠癌一般可以分为腺癌、腺鳞癌及末分化癌等,可以通过结肠镜、病理活检等检查进行确诊。
二、症状
1.便意频繁
直肠癌的病灶体积变大,可能会造成肠腔堵塞,导致患者的大便无法顺畅排出,大便积聚在肠腔内,刺激肠黏膜及肛门周围神经,使患者时常出现便意。
2.排便习惯改变
癌细胞会刺激肠道黏膜,引起排便反射,导致患者出现经常想要排便,却出现排便不尽感。
3.便血
当肠道受到癌细胞的侵袭,肠道黏膜会出现充血、水肿及糜烂,当患者排便时,大便划过肠黏膜,引起溃烂处出血,继而导致患者出现便血。
三、治疗方式
1.一般治疗
患者应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避免心理负担过重。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饮食上增加营养的摄入,多吃蛋类、肉类、鱼类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增强自身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促进身体恢复。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应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等药物进行治疗,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
3.手术治疗
患者也可以选择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直肠周围系膜全切除术等方式进行治疗,将病灶切除,控制病情发展。
此外,直肠癌患者还会出现腹泻、血尿、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以选择放射治疗、支持治疗、前沿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平时应保持放松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或恐惧,密切监测自身的身体变化,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