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28
2232次浏览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主要依据国际标准,分为六型,即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Ⅵ型。
1.Ⅰ型
光镜下肾小球结构正常,免疫荧光可见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症状轻微,预后较好,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定期监测即可。
2.Ⅱ型
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系膜区,症状轻重不一,治疗以控制原发病活动为主。
3.Ⅲ型
病变局限于部分肾小球,表现为节段性增生或硬化,预后取决于病变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
4.Ⅳ型
病变累及大部分或全部肾小球,症状较重,常需强化免疫抑制治疗,预后较差。
5.Ⅴ型
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免疫复合物沉积于上皮下,易合并肾病综合征,治疗需根据蛋白尿程度选择方案。
6.Ⅵ型
超过90%肾小球硬化,肾功能严重受损,需肾脏替代治疗,预后最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