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是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的糖蛋白正常成人血清中含量极低其临床意义包括诊断原发性肝癌(约百分之至九十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大于特定值且与病情发展相关,慢性肝病患者需密切监测其动态变化,儿童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升高有诊断价值)及在非恶性疾病(如急慢性肝炎活动期等)、某些恶性肿瘤(如睾丸癌、卵巢癌、恶性畸胎瘤等)、孕妇身上可能升高且不同人群甲胎蛋白临床意义有所不同如老年有慢性肝病基础者监测需谨慎细致儿童怀疑肝脏肿瘤等疾病时甲胎蛋白检测是重要辅助检查且儿童升高原因与成人不同需专业医生全面评估。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在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后约2-3个月,甲胎蛋白在血清中的含量会降至正常成人水平,正常成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非常低,一般小于25μg/L。
甲胎蛋白的临床意义
诊断原发性肝癌: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往往会明显升高,约70%-9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会大于400μg/L,而且其升高情况与肝癌病情发展有一定相关性。例如,通过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水平,结合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在一些慢性肝病患者(如乙肝、丙肝患者)中,需要密切监测甲胎蛋白水平,因为部分慢性肝病可能会发展为肝癌,甲胎蛋白的动态变化能提供一定的预警信息。对于儿童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升高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其他情况的提示:在一些非恶性疾病中,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等,甲胎蛋白也可能会轻度升高,一般在500μg/L以下,且随着病情的好转,甲胎蛋白水平会逐渐下降。另外,在睾丸癌、卵巢癌、恶性畸胎瘤等恶性肿瘤中,甲胎蛋白也可能会升高;在一些孕妇身上,甲胎蛋白也会升高,这是因为胎儿的甲胎蛋白会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一般孕妇血清中甲胎蛋白在妊娠3-4个月开始升高,7-8个月达到高峰,一般不超过400μg/L,分娩后3周左右恢复正常水平。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疾病状态的人群,甲胎蛋白的临床意义有所不同。比如老年人群,如果本身有慢性肝病基础,监测甲胎蛋白更要谨慎细致,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有所减退,疾病的表现可能不典型,甲胎蛋白的变化需要结合更多临床资料综合判断;对于儿童患者,当怀疑有肝脏肿瘤等疾病时,甲胎蛋白检测是重要的辅助检查项目,而且儿童的甲胎蛋白升高原因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