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目的为清洁肠道用于肠道手术、内镜检查前准备及通过药物递送治疗肠道疾病,注意事项包括患者评估要考虑年龄、病史健康状况,操作时需注意灌肠液温度浓度、压力深度,灌肠后要密切观察有无腹痛、便血、腹胀等不适症状。
一、灌肠的目的
1.清洁肠道:常用于肠道手术、内镜检查前的准备,通过注入一定量的灌肠液,清除肠道内的粪便、积气等,为后续操作创造清晰的肠道环境。例如,肠道手术前清洁灌肠可减少肠道内细菌数量,降低术后感染风险,相关研究显示规范的清洁灌肠能使肠道清洁度达到手术要求的比例显著提高2;
2.药物递送:可通过灌肠将药物直接送至肠道局部,用于治疗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药物能在肠道病变部位发挥作用,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特定药物经灌肠给药后对肠道炎症的缓解作用优于口服给药3。
二、灌肠的注意事项
(一)患者评估与准备
1.年龄因素:儿童灌肠需格外谨慎,儿童肠道黏膜娇嫩,应选择合适温度(一般39~41℃)、浓度和量的灌肠液,避免因灌肠液温度不当或量过多过少刺激肠道引起不适或损伤;老年人肠道蠕动功能减退、肠道壁相对脆弱,灌肠前需充分评估肠道情况,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2.病史与健康状况:有肠道溃疡、肠梗阻等病史的患者需谨慎灌肠,肠梗阻患者灌肠可能加重梗阻,肠道溃疡患者灌肠可能诱发出血等并发症,需详细询问病史后再决定是否进行灌肠操作;孕妇尤其是孕晚期孕妇,灌肠可能刺激子宫诱发宫缩,应尽量避免灌肠,如需进行需由专业医护人员严格评估后谨慎操作。
(二)操作相关注意事项
1.灌肠液参数:灌肠液温度保持在39~41℃,过冷可刺激肠道引起肠痉挛,过热可能烫伤肠道黏膜;灌肠液的浓度需根据具体目的合理选择,如清洁灌肠常用等渗盐水等;
2.灌肠压力与深度:低位肠道灌肠时压力不宜过高,防止压力过大损伤肠道黏膜;灌肠插入深度要适宜,成人一般插入7~10cm,儿童根据年龄调整,确保灌肠液能顺利注入且避免误入其他部位。
(三)灌肠后观察
灌肠后需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包括有无腹痛、便血、腹胀等不适症状,若出现剧烈腹痛、便血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肠道损伤等并发症并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