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3
3617次浏览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可以发生自食道至直肠的任何部位,最常发的部位是胃和小肠,其次是结直肠和食道;临床总的发病率较低,但却占整个消化道肿瘤的大部分,高发年龄在五十到七十岁,四十岁以前少见,儿童罕见;目前,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和化学物质、电离辐射、遗传以及病毒因素有关,也没有发现有哪些癌前病变或者其他的病变可以导致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而最新的研究认为和c-kit基因和PDGFRα基因的突变有密切关系;其临床表现有腹痛、腹部出现包块、便血、贫血、厌食或体重降低等;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目前主要采取靶向药物治疗和手术切除治疗;对于良性和恶性潜能未定的胃肠道间质瘤,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恶性的间质瘤手术后会出现一定的复发和转移,可结合分子靶向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提高五年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