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内容
房颤在中国目前有非常大的潜在发病人群,初步估算大概有800~1000万左右。随着房颤并发症的逐渐增多,对房颤的治疗越来越重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传统意义上的药物保守治疗。药物保守治疗分两种情况,第一种叫抗凝治疗。房颤的远期危害主要是左房血栓形成之后继发的脑梗塞,房颤的抗凝治疗主要是针对脑梗塞。第二种药物治疗是针对初发或者阵发房颤的病人,在转复的情况下,可以用转复窦律把房颤律转复成窦律,并且使用维持窦律的药物,比如经典胺碘酮,让房颤少发作,甚至不发作房颤。
第二、内科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导管跟射频消融治疗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房颤扭转,将其消灭掉,不再有房颤的发生。但是从传统的治疗角度来说,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率不尽如人意。
第三、外科治疗。外科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因为房颤的危害主要是会影响心功能,还会引起左房血栓,在左心耳处形成血栓之后有脑梗塞的风险。所以在治疗上可以采取微创技术的心外膜射频消融术,手术的成功率比传统射频消融成功率高很多,针对重症或者持续性的房颤更有效。其次就是做左心耳夹闭术,把左心耳夹闭了之后,就没有形成左心房血栓的位置,这样就不会有继发血栓的形成,也不会出现脑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