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福康>科普热点 >三甲科主任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怎么判断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怎么判断

科普内容

要想知道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进行明确。目前,在医学上来讲,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方法,一是有创的,二是无创的。其中,有一部分判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法是不适宜临床使用的,如做组织切片或是做PCR以及细菌培养,这些就是一般用于科学研究的,而在医院里常规进行诊断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

第一、在做胃镜时,取一块病理组织,做快速尿素酶实验进行诊断。此种方式比较方便快捷,但是也有相应的缺点。

其次,有部分人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此时便可以通过大便化验、粪抗原的方法进行检测。此种方法,目前是一种比较有倾向的检测方式。

另外,还有一种作为金标准检测方法,即呼气实验法,可分为碳13或者碳14,基本上对判断幽门螺旋杆菌的准确性是一致的。相对于碳14,碳13在放射性方面以及准确性方面更有优势。

因此,建议如果患者要去做相关的检查,可以选择呼气试验的方法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筛查。

发布于 2025-01-01   浏览4.42万次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大便带血要考虑哪些疾病
邓彬 副主任医师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大便带血有很多的原因,最常见的是肛周病变,肛周病变是指痔疮、肛裂引起大便带血,一般会伴随肛周的不适。部分患者有疼痛、烧灼感等症状,部分病变是单纯的便血或者并发腹泻、腹痛症状,首先要考虑肠道病变,如肠道有腺瘤或者有特殊的炎症、有肿瘤发生等情况。建议病人做肠镜、CT检查、血项检查,排除有没有特殊情况。
长期腹泻要做哪些检查
邓彬 副主任医师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腹泻指的是排便次数增多以及大便性状的改变,例如大便变稀,不成形,有时是水样便。如果是急性腹泻,即症状持续时间不长,考虑是被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只要及时处理后很快就能痊愈。但是如果腹泻症状反复出现,考虑可能是慢性腹泻,就需要去做相关的检查,例如大便常规或隐血化验,排除大便里是否有炎症、血液、脓细胞。有些患者推荐做大肠镜,即常规的肠镜检查,排除肠道里面是否有息肉、腺瘤或是肿瘤的发生。如果患者存在特殊情况,建议做胶囊内镜或者小肠镜,排除小肠的相关病变。
中药治胃病真的没有副作用吗
邓彬 副主任医师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在临床中,很多患者做完胃镜,发现胃部出现病变,比如糜烂、溃疡。溃疡、糜烂,甚至一些其他疾病,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治愈,中药不排斥,但是对此类疾病来讲,临床上不推荐服用中药进行治疗。因为中药治疗可能对胃黏膜造成一定损伤,比如胃上充血、糜烂。功能性疾病可以考虑用中药进行调整。
什么是无痛胃镜
邓彬 副主任医师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现在做胃镜、肠镜的病人越来越多,无痛胃镜是一种麻醉的内镜,在做胃镜之前是用相关的镇静麻醉药物,比如丙泊酚做静脉注射,待病人睡着了再进行内镜检查,整个检查的过程中病人是没有意识的,等到病人醒过来后,内镜检查已经做好了。一般医生会推荐病人做无痛胃镜,做这种检查操作比较从容,因为病人没有术中检查的不适症状,配合的程度比较高,医生检查看的也清楚。
哪些病人适合做胶囊内镜
邓彬 副主任医师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胶囊内镜就是类似于胶囊的设备,是一种摄像机,可以把胃肠道的一些病变拍下来,但是常规的胶囊内镜检查,适用于小肠检查。因为胃和大肠以及结肠病变,完全可以通过胃镜和肠镜的办法来检查。但是现在也开发了用于大肠或者胃部检查的胶囊内镜,比如结肠的胶囊内镜,但是常规的胶囊内镜检查,主要用于小肠。如果患者出现小肠疾病,但是不明原因或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胃镜、肠镜的检查都不能发现病变,这时可以考虑做胶囊内镜。胶囊内镜的检查需要做清肠等肠道的准备。
便秘怎么办
邓彬 副主任医师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便秘人群会出现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等症状,需根据病因进行治疗。若是便秘属于功能性便秘,肠道本身没有器质性疾病,通常是以下原因引起的。第一、肠道蠕动慢造成排便困难,此时患者可使用促进肠道蠕动的药物治疗。第二、患者肠道蠕动并不慢,但是肛门口括约肌运动不协调引起,患者可通过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便秘的人群需调整饮食和生活状态,可多食用蔬菜水果,多喝水,适当运动,有利于缓解便秘。部分患者发生便秘一般是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例如肠道肿瘤、肠腔狭窄等,需针对原发疾病治疗,才能解决便秘。
胰腺炎是怎么引起的
邓彬 副主任医师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胰腺炎接触比较多的是急性胰腺炎,与很多疾病一样,和大家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有关。胰腺炎的病因包括:胆系的疾病,如结石、感染炎症或者甚至肿瘤都可能会导致胰腺炎的发生,除了胆系疾病以外最常见的比如大量的饮酒、高脂的饮食、暴饮暴食都可以导致胰腺炎的发生。如果患有胆系的疾病或者高脂饮食,一旦发生明显的腹痛、腹胀等症状,要考虑是不是有胰腺炎的发生,需要及时就诊。轻型的胰腺炎可能经过规范的治疗以后,很快能逆转,而胰腺炎很重时,可以影响其它很多的器官,比如肾、肝、肺、甚至心脏等重要的脏器,有可能会危及生命,需要及时的处理。
胃食管反流病如何处理
邓彬 副主任医师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胃食管反流的患者首先需要进行对症药物处理,如遵医嘱服用抑制胃酸分泌、促进动力、保护粘膜的药物,具体方案、用量需要有专业的医师指导。胃食管反流病还需要控制饮食,尽量不要食用咖啡、巧克力等高脂食物,避免刺激胃酸分泌、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如果通过药物治疗、控制饮食患者的症状还不能改善可以考虑做内镜下甚至外科手术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有什么症状
邓彬 副主任医师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我们讲胃食管反流病,它其实又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我们叫就是内镜下表现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还有内镜下表现有炎症的这种胃食管反流病。它的症状上来讲一般都是都差不多,比较轻的时候表现的就是反酸,烧心,就是我们跟老百姓经常讲的有反酸水,有火烧的这种感觉,有的人甚至酸水会反到嘴里来,还有一些比较严重的话,可以表现为这种进食梗阻。如果有狭窄,可以表现进食梗阻。这种疾病怎么去诊断呢?我们可以去做个胃镜,我们刚才讲了,如果胃镜下发现有食管黏膜的损伤,有炎症甚至有糜烂的这种情况,或者是更严重有狭窄的情况,我们基本上就可以明确的诊断,它是个胃食管反流病。即使内镜下是个检查看不到明显食管黏膜的破损,那我们也根据症状,有些病人也可以诊断他是胃食管反流病,可以用一些相关药物的治疗,我们所谓的叫治疗性的诊断。还有一些特殊的检查,可以做食管的24小时PH测定,也可以准确的去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
胆总管结石怎么处理
邓彬 副主任医师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胆总管结石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通过剖腹手术打开胆总管,将结石取出,之后再做T管引流,但是患者恢复比较慢。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胆总管结石患者也可以考虑做腹腔镜,同样需要把胆总管剖开,部分患者还需要做T管引流。现在,胆总管结石患者也可以通过微创手术方法处理,即所谓的ERCP,它的中文名字叫做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这种治疗方法是将胆总管开口的地方打开,然后用特殊的器械把结石掏出来。
胆总管结石怎么诊断
邓彬 副主任医师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如果怀疑有胆总管结石,患者可以去医院做B超检查,但是因为受到解剖结构的影响,有些结石不显影,所以很多B超不能够准确发现胆总管结石,甚至做CT也不一定能发现。部分特殊患者,如果怀疑有胆总管结石,可以做磁共振,通过MRCP进行诊断。但是这种检查受很多限制,比如患者有骨折病史或者有放支架病史。对于不能做磁共振检查的患者而言,可以考虑超声胃镜的检查,做超声胃镜的过程中也可以做动态超声结合内镜检查分析,能够检查出一些不容易发现的胆总管结石。
消化性溃疡怎么处理
邓彬 副主任医师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消化性溃疡包括两种疾病,一是胃溃疡,二是十二指肠溃疡。以前治疗溃疡的手段比较少,部分患者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出血、穿孔、梗阻、甚至癌变。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疾病的重视,可选用的治疗方案也比较多,一般是可以治愈的。常规的治疗是口服药物治疗,需要杀灭细菌并口服粘膜保护剂。患者需要遵从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以免导致溃疡反反复复的发生,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结肠息肉怎么处理
邓彬 副主任医师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可以分为很多类型,有单纯的增生性息肉,也有结肠腺瘤,即结肠癌前病变,有很多结肠腺瘤会向结肠癌发展,因此一旦发现有结肠息肉或结肠瘤,则建议及时处理,处理的方式一般是内镜下处理。现在已经证实肠镜检查结合肠镜下的息肉治疗,能够明显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如果是体积比较小的腺瘤,可以做简单的内镜下的APC或是烧灼。如果腺瘤的体积比较大,或者形态比较扁平,又或是处于特殊部位,则处理方式相对比较复杂,可能需要做肠镜下的剥离术。另外,结肠息肉还有可能会再次发生,因此在治疗后定期复查。
肠镜检查有哪些注意事项
邓彬 副主任医师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肠镜检查前需要做好肠道准备,患者需进行清肠治疗,也就是按照医嘱要求服用甘露醇、硫酸镁或聚乙二醇等药物,也可喝些番泻叶茶。在肠镜检查之前,患者需进行全方位检查,确定有无急性消化道出血、穿孔、梗阻等问题。如果患者有上述任何一个问题,都不可以进行肠镜检查。
哪些人需要查胃镜
邓彬 副主任医师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胃镜检查同样是现在也是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很多人都是到医院来,要求医生给开一个胃镜,同样它的胃镜检查的人群也是分为两类,一个就是有症状的人群,这种症状一般包括就是有腹痛、腹胀的症状,有纳差,恶心,呕吐的症状,他来了门诊就诊,医生会给你开一个胃镜的检查,这个是根据症状去做检查的。一般就在院内检查的人群,还有一部分人群是属于没有症状,这个没有症状的人群,其实在欧美包括日本、韩国,我们东亚的很多国家,他们都是在40岁以上的这些人群,都是常规的建议去做胃镜的。随着我们国家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现在老百姓也意识到,我们在没有症状,或者是我们在健康体检的时候加一个胃镜,去做一个相关的检查,做这个检查的目的,也是为了排除有没有早期的病变,或者我们叫癌前的病变,或者有一些良性病变,可能性做一个及时的处理,防止有这种进一步的肿瘤的这种发生。
哪些人需要查肠镜
邓彬 副主任医师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以下几类人群需要查肠镜:第一、出现大便性状改变的人群,比如腹泻、腹痛、便血,这种情况需要做胃镜检查。第二、做健康体检的人群,这类人群除了查B超以外,还去做肠镜排除肠道是否有疾病。第三、高危的患者,所谓的高危患者就是家里有相关的疾病病史,比如家里有其他人得过肠道肿瘤或者肠道腺瘤等,这类人群需要定期去医院做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