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什么病

来源:民福康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是原因不明、以心室壁不对称性肥厚且心室流出道不梗阻为主要特征、与遗传密切相关的心肌疾病,病因主要为遗传因素及次要环境因素,病理生理有心肌肥厚、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等改变,临床表现有无症状、心悸、呼吸困难、胸痛等,诊断靠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MRI等,治疗与管理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随访监测,需长期关注管理以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一、定义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主要特征为心室壁呈不对称性肥厚,通常以室间隔肥厚较为常见,但心室流出道不发生梗阻。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多个基因的突变可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

二、病因

1.遗传因素:约60%-70%的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存在基因变异,常见的相关基因有MYH7、MYBPC3等,这些基因的突变会影响心肌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使得心肌细胞异常肥厚。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因遗传因素发病,家族中有此类疾病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2.其他因素:虽然目前明确遗传是主要病因,但一些环境因素可能会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不过相对遗传因素而言,其作用较为次要。例如,某些内分泌紊乱情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心肌肥厚的过程,但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三、病理生理改变

1.心肌肥厚:心肌细胞异常增大、排列紊乱,导致心室壁增厚。这种肥厚可发生在心室的不同部位,如室间隔、左心室游离壁等。对于儿童患者,心肌肥厚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逐渐出现异常;成年人则可能随着年龄增长,肥厚情况进一步加重,影响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功能。

2.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由于心肌肥厚,心室壁僵硬,心室的舒张受限,充盈量减少。这会影响心脏的血液回流和泵血功能,使得心脏在舒张期不能充分充盈,进而影响心脏的整体输出量。在不同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的病理生理改变差异,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由于心脏负荷增加,可能会使病情相对加重。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无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心脏检查时偶然发现心肌肥厚。这种情况在一些病情较轻的患者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可能因症状不明显而被忽视。

心悸:患者可能感觉心脏跳动异常,可快可慢,这种情况可能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有关。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都可能出现心悸症状,儿童可能因表述不清而被家长发现异常表现。

呼吸困难:活动后或静息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这是由于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导致肺淤血引起的。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可能会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可能会因心脏负荷变化而使呼吸困难症状有所波动。

胸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胸痛,疼痛性质多样,可能为隐痛、压榨性疼痛等,与心肌缺血有关。年龄较大的患者发生胸痛时需要更加警惕心脏方面的问题,而儿童出现胸痛相对较少见,但也不能忽视。

2.体征

心脏杂音:一般没有典型的流出道梗阻相关的收缩期杂音,但有时可能会存在由于心肌肥厚导致的相对性二尖瓣反流等引起的杂音。医生在听诊时可发现心脏杂音的异常情况。

五、诊断方法

1.心电图检查:可出现ST-T改变、左心室高电压、异常Q波等表现。儿童患者的心电图可能与成年人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年龄特点进行判断。例如,儿童的心室壁相对较薄,心电图表现可能没有成年人典型,但如果出现异常高电压等情况也需要引起重视。

2.超声心动图:是诊断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重要手段,可明确心肌肥厚的部位、程度以及心室腔的大小等情况。通过超声心动图能够清晰观察到心室壁的厚度,尤其是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厚度的比值等指标,一般室间隔厚度与左心室后壁厚度之比≥1.3可作为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有一定差异,儿童的心脏结构处于发育阶段,超声检查时需要准确测量相关指标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肥厚。

3.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对于心肌肥厚的评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更详细地显示心肌的形态、结构以及心肌纤维化等情况。在诊断不明确时,可考虑进行心脏MRI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六、治疗与管理

1.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等长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对于儿童患者,要限制过度的体力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同时要注意合理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肥胖,因为肥胖会增加心脏的负荷。成年人则要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心理支持:患者可能会因疾病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需要给予心理支持。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心理状态都会影响疾病的预后,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2.药物治疗:目前主要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来改善症状和预后,如美托洛尔等药物,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减轻流出道梗阻相关的症状(虽然本症无流出道梗阻,但可改善心肌舒张功能等)。但在药物使用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儿童患者使用药物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

3.随访监测: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如超声心动图等,监测心肌肥厚的进展情况、心脏功能等指标。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儿童患者,要定期随访,观察心脏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需要长期关注和管理的疾病,通过早期诊断、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了解疾病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主要是指患者的心肌发生肥厚性改变的情况时,并不存在左心室血液流出受阻的表现。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非梗阻心肌病可以不管吗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非梗阻性心肌病需要规范管理和治疗,不可以放任不管。非梗阻性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心肌肥厚,但并未造成左心室流出道的梗阻。这种类型的心肌病占肥厚型心肌病的10%-20%,患者的心脏肥厚通常发生在左室后壁、室间隔或心尖部,且多为对称性肥厚。尽管非梗阻性心肌病在静止状态下不出现梗阻,但在活动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肥厚的心肌收缩力
肥厚型心肌病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应该保持膳食的多样化,维持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但是不宜食用高脂肪的油腻性食物,进食过程中也不宜添加过多刺激性调味料,如果本身还存在抽烟、酗酒等不良习惯,还应该在医生的帮助下选择合适的方法戒断,肥胖和超重的患者还应该尽早减肥,使体重控制在安全稳定的范围内。此外,患者
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什么病?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是指心室非对称性肥厚的一种遗传性心肌病,是青少年和运动猝死的最主要一个原因。心脏彩超检查可见心脏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达15mm或后壁厚度之比≥1.3。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和乏力,一部分病人可有劳力性心痛,最多见的是持续性心律失常或者是心房纤颤。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脏病难以治愈,治疗主要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猝死的先兆症状是什么?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肥厚型心肌病病人猝死的先兆症状正常有以下几种:第一可能会表现出胸闷的症状;第二可能会表现出心前区不适的症状;第三可能会表现出呼吸困难的症状;第四可能会表现出心悸的症状;第五可能会表现出疲劳乏力的症状;第六可能会表现出晕厥的症状;第七可能会表现出心律失常的症状。肥厚性心肌病可分为心尖肥厚、右心室肥厚和
什么是肥厚型心肌病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心肌疾病,原因不明的,其特征为心室壁呈不对称性肥厚,常侵及室间隔,心室内腔变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分为梗阻性及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可能和遗传等有关。以青壮年多见、常有家族史。
左心室高电压是病吗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左心室高电压不一定是病。 一些正常人,尤其是身材较为瘦高、胸壁较薄的人,可能会出现左心室高电压。这主要是由于心脏与体表电极的相对位置关系导致的,本身心脏并无器质性病变,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在一些心脏疾病中,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导致左心室肥厚、肥厚型心肌病等,可能会出现左心室高电压。这是心脏结构发生改变的
心脏病会不会遗传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心脏病有可能会遗传。 临床上,部分心脏病具有明确的遗传倾向。例如,一些先天性心脏病,如某些特定类型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可能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如果家族中有多人患有这类先天性心脏病,起后代患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同时,一些遗传性疾病常伴有心脏问题。如某些遗传性心肌病,如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
肥厚型心肌病非梗阻型会一直增厚吗
孙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肥厚型心肌病非梗阻型是指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其心肌是否会一直增厚需要由是否干预治疗决定。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属于遗传性心肌病,其临床症状包括心悸、乏力、胸闷、呼吸困难等。如果患者在确诊疾病后积极干预治疗改善心功能,心肌组织不会一直增厚。但如果未及时重视,随着心脏负担不断加重,心肌则会一直增厚。
心脏病会遗传吗
孙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心脏病有多种类型,有部分类型的心脏病会发生遗传。 心脏病是一种由于心脏肌肉、瓣膜或血管等发生病变而导致的疾病。心脏病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病遗传的机制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和DNA损伤,一般来说,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脏病具有家族遗传的特点,而冠状动脉硬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什么病
孙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心肌疾病,其特征是心肌肥厚,但心肌肥厚并未导致左心室流出道狭窄。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原因尚不清楚,但遗传和环境因素都被在其发病中发挥作用。该病症状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心悸、晕厥和黑蒙,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这些症状。由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较为严重,所以患者被确诊为该病后
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
郗永安 主任医师
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 三级
肥厚型心肌病在临床上的主要临床表现,一是容易出现晕厥,二是容易发生猝死,三是会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以上是肥厚型心肌病临床上的主要症状。在临床上查体时,如果出现梗阻,有时可以看到病人会出现心前区的收缩期杂音,属于比较典型的体征。
肥厚型心肌病严不严重
郗永安 主任医师
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 三级
肥厚型心肌病在原发性心肌病里,相对的来说预后比较好。即如果在成人诊断时,如果是非梗阻型,患者的寿命和没有心肌病的同龄人相同。所以肥厚型心肌病,不是很严重的疾病。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肥厚型心肌病怎么治疗
郗永安 主任医师
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 三级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选择药物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主要是心肌肥厚或异常重构,患者可按照医嘱使用β受体阻滞剂、L型CCB等药物。如果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可选择双异丙吡胺进行治疗。如果患者有心律失常或房颤等问题,可以选择胺碘酮进行治疗。另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也可以选择ICD器械治疗、室间隔消融术、心脏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
肥厚型心肌病怎样治疗
程轶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肥厚性心肌病治疗分为三类:第一类、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础,针对流出道梗阻药物主要有β受体组织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治疗目一是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主要是β受体组织剂和非二氢吡啶类抗钙通道阻滞剂,还有第二个就是针对心理衰竭治疗,疾病后期可出现左心室扩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慢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治疗药物选择了与其他原因引起心力衰竭
淀粉样变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的区别
姜丽萍 主任医师
吉林市人民医院 三甲
超声诊断淀粉样变心肌病和肥厚性心肌病的区别在于:肥厚型心肌病是局限性的肥厚,淀粉样变心肌病是弥漫性的肥厚,其舒张功能受限,要比肥厚性心肌病更重。由于是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所以会出现颗粒状的反射。肥厚型心肌病由于局限性肥厚,它可能房间隔不会增厚,而淀粉样变心肌病是由于淀粉样蛋白的沉积,不仅在心肌内沉积,在心室里面,心房里面都有沉积,所以房
肥厚型心肌病和主动脉瓣狭窄的区别
蔡丽娥 副主任医师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心室不对称性肥厚,而无心室腔增大,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达15毫米。主动脉瓣狭窄超声心动图表现为瓣膜钙化、瓣叶收缩期开放幅度减小,主动脉瓣叶增厚,回声增强。左心室后壁及室间隔对称性肥厚,左心房增大,主动脉根部狭窄后扩张等。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