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氨基酸代谢病,由PAH基因发生突变致PAH缺乏或功能异常使苯丙氨酸无法正常转化为酪氨酸引发代谢紊乱,新生儿期多无症状,婴幼儿期及以后渐现智力发育落后等表现,靠新生儿筛查及血苯丙氨酸定量测定诊断,主要采用终身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新生儿需尽早筛查干预,儿童成人要定期监测调整饮食,孕妇需严格控苯丙氨酸摄入以防影响胎儿。
一、定义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因肝脏内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或活性减低,致使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的常见氨基酸代谢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病因
主要由PAH编码基因(PAH基因)发生突变,导致PAH缺乏或功能异常,使得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化为酪氨酸,进而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
三、临床表现
新生儿期:多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
婴幼儿期及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智力发育落后、皮肤白皙、头发变黄、尿液和汗液散发鼠尿臭味,还可能伴有行为异常、癫痫发作等,若未及时干预,可严重影响智力发育。
四、诊断方法
新生儿筛查:通过采集足跟血检测苯丙氨酸浓度,是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
血苯丙氨酸定量测定:若血苯丙氨酸浓度明显升高(通常>1200μmol/L),结合临床可确诊,同时需进一步基因检测明确突变位点。
五、治疗要点
主要采用饮食治疗,给予低苯丙氨酸饮食,需终身控制苯丙氨酸摄入,以维持血苯丙氨酸浓度在适宜范围(儿童120~360μmol/L,成人120~600μmol/L),保证正常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进行新生儿筛查,一旦确诊需立即开始饮食干预,早期干预可有效避免智力发育障碍。
儿童及成人:需定期监测血苯丙氨酸水平,根据检测结果精细调整饮食方案,确保营养均衡且苯丙氨酸摄入控制在合理范围。
孕妇患者:孕期需严格控制苯丙氨酸摄入,因为母体血苯丙氨酸水平过高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导致胎儿智力发育受损,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孕期饮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