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的症状及其可能的后果是什么

来源:民福康

炭疽病分为皮肤、吸入性、胃肠性三种,皮肤炭疽多发生于暴露部位,初为小红丘疹后成水疱等,不及时治可致败血症等;吸入性初期似感冒后急转重,病死率高;胃肠性罕见由食用未煮熟病畜肉引起消化道症状等;儿童感染进展快、焦痂不典型且并发症风险高,老年人抵抗力弱、症状隐匿易延误,有基础疾病者病情易加重需个体化诊疗。

一、炭疽病的常见症状

(一)皮肤炭疽

多发生于暴露的皮肤部位,初始表现为小的红色丘疹,1~2天内发展为水疱,内含淡黄色液体,周围组织红肿,随后水疱破溃、坏死并形成黑色焦痂,局部疼痛不显著,但有明显水肿。患者可能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

(二)吸入性炭疽

初期类似普通感冒,表现为低热、咳嗽、咽痛等,数天后病情急转直下,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发绀等,可伴随高热、寒战、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病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干预,病死率极高。

(三)胃肠性炭疽

较为罕见,主要因食用未煮熟的病畜肉类引起。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初期为水样便,随后可带血,同时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表现,病情严重时可发展为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

二、炭疽病可能的后果

(一)皮肤炭疽相关后果

若皮肤炭疽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原菌可侵入血液循环引发败血症,还可能累及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化脓甚至破溃,少数患者可并发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二)吸入性炭疽相关后果

吸入性炭疽病情进展极为迅猛,短期内可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病死率可高达90%以上,即使经积极治疗,仍有较高的死亡风险,且恢复后可能遗留长期的健康问题,如肺部功能受损等。

(三)胃肠性炭疽相关后果

胃肠性炭疽可导致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腹膜炎,进而引发败血症、感染性休克,若未能及时控制感染,会迅速危及患者生命,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期寿命。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一)儿童

儿童感染炭疽后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皮肤炭疽的焦痂表现可能不典型,且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发生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更高,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尽早识别并干预。

(二)老年人

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患炭疽病后出现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增加,吸入性炭疽和胃肠性炭疽在老年人中可能表现得更为隐匿,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应加强健康监测,一旦出现相关可疑症状需及时就医。

(三)有基础疾病人群

本身患有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炭疽后病情更容易加重,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概率较高,治疗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以降低不良后果的发生风险。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及食用病畜的肉类而发生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坏死、溃疡、焦痂和周围组织广泛水肿及毒血症症状,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偶可引致肺、肠和脑膜的急性感染,并可伴发败血症。自然条件下,食草兽最易感,人类中等敏感,主要发生于与动物及畜产品加工接触较多及误食病畜肉的人员。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