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心脏猝死早期症状包括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头晕或晕厥等,出现症状要立即停止活动、呼叫急救、采取合适体位,老年人、儿童、有基础病史人群有各自特殊注意事项,需重视早期症状及应对。
一、识别心脏猝死早期症状
1.胸痛:突然出现剧烈且持续不缓解的胸痛,疼痛程度较重,可能伴有压榨感、憋闷感等,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下颌等部位,年龄较大者、有冠心病病史者等更需警惕,因为这类人群本身心脏血管存在一定问题,更容易在心脏猝死前出现胸痛表现。
2.心悸:自觉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感觉心脏跳动异常,对于本身有心律失常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房颤患者等,出现心悸时要高度关注是否是心脏猝死的早期信号,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心悸,但有基础病史者需格外警惕。
3.呼吸困难: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严重时可能无法平卧,这可能是心脏功能出现问题的表现,老年人心肺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因心脏问题导致呼吸困难,进而可能发展为心脏猝死。
4.头晕或晕厥:突然感到头晕,甚至发生晕厥,可能是心脏输出量突然减少,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各种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但对于有心脏结构异常或心律失常等问题的人群,发生头晕或晕厥更可能与心脏猝死相关。
二、早期应对措施
1.立即停止活动:如果出现上述心脏猝死早期症状,无论年龄大小,首先要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剧烈运动或其他活动,让身体处于休息状态,减少心脏的负担,避免进一步加重心脏的缺血缺氧等情况。例如正在跑步的人应立即停下脚步,原地休息。
2.呼叫急救: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的120),向急救人员清晰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症状,让急救人员能快速了解情况并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要告知急救人员相关病史,以便急救人员采取更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3.采取合适体位: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可让其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或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患者发生晕厥且倒地,要将其置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加重可能存在的损伤。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同样遵循上述体位调整原则,同时要注意保护儿童的头部等重要部位。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心脏猝死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更需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变化。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家属要更加警觉,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并呼叫急救。老年人本身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增加心脏猝死的风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定期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心脏问题。
2.儿童:儿童心脏猝死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因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发生。如果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哭闹不安等情况,要高度警惕,立即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并呼叫急救。儿童在发生心脏相关问题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家长要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等,但要注意儿童心肺复苏的操作力度与成人不同,需按照儿童心肺复苏的正确方法进行。
3.有基础病史人群:如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患者等,本身就存在心脏方面的潜在风险,更要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随访,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当出现心脏猝死早期症状时,由于本身病情基础,病情进展可能更快,所以一旦有异常表现,要比常人更迅速地采取急救措施并呼叫急救,同时要将自身病史准确告知急救人员,以便急救人员制定更合适的救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