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破裂的相关检查与诊断,需采集病史询问月经周期及诱因,观察临床表现,进行血常规、妊娠试验等实验室检查,以及腹部超声、阴道超声等超声检查,还可通过后穹窿穿刺诊断,不同年龄女性在各检查方面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临床表现观察
症状:患者多有突发的一侧下腹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肛门坠胀感。内出血较多时可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失血性休克表现。
体征:腹部检查可有下腹部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可呈阳性(内出血较多时),妇科检查可见阴道后穹窿饱满、触痛,宫颈举痛明显,附件区可触及压痛性包块。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可反映患者有无贫血及贫血的程度,内出血较多时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会下降。不同年龄患者由于自身代偿能力等不同,贫血表现可能有所差异,比如儿童或青少年相对成人代偿能力稍强,早期可能血红蛋白下降不明显,但病情进展快。
妊娠试验: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需排除异位妊娠等情况,妊娠试验可呈阴性或阳性,若为阳性需进一步鉴别是异位妊娠还是黄体破裂等情况。
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可发现盆腔内有无积液,附件区有无异常包块等情况,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内出血及附件区病变。不同年龄女性盆腔超声表现可能因盆腔解剖结构等略有差异,比如青春期女性盆腔解剖结构相对较紧凑,超声图像观察需更细致。
阴道超声:对盆腔内病变的观察更为清晰,能更准确地看到附件区黄体的情况以及盆腔积液的量等。对于肥胖患者等腹部超声观察不清时,阴道超声可能更有优势,但需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引起感染等情况,尤其对于未婚女性一般不采用阴道超声检查。
后穹窿穿刺
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若穿刺抽出不凝血,提示腹腔内出血,对黄体破裂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在操作时需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等并发症,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等特殊情况的患者需谨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