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听症是常见精神症状,表现为能听到实际不存在声音,声音性质有言语性(常见,精神疾病病史者概率高)和非言语性(较少见,不同年龄关联因素不同);出现场景有自发出现(儿童需警惕神经或精神问题,成年人可能提示精神心理状况)和与环境相关(不同人对环境因素敏感度不同,精神疾病病史者环境变化大时幻听更明显);对患者影响包括情绪方面(不同年龄情绪反应形式不同,会加重或引发情绪问题)和行为方面(可能付诸行动等,不同年龄行为表现不同,干扰治疗依从性等)。
声音性质多样:
言语性幻听:最为常见,患者可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这些声音可能是议论性的,比如周围人在背后对自己进行评价、指责等;也可能是命令性的,会听到有人让自己去做某些事情,如让自己跳楼、伤害他人等;还可能是评论性的,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实时评论。例如,有的患者会经常听到有声音在说“你怎么这么笨”“你做得不对”等。这种言语性幻听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中都可能出现,对于有精神疾病病史的人群,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言语性幻听的概率相对更高。
非言语性幻听:相对较少见,比如听到机器轰鸣声、流水声、鸟鸣声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可能出现非言语性幻听,但一般来说,儿童出现非言语性幻听可能与神经系统发育等因素有一定关联,而成年人出现非言语性幻听可能与精神心理状态、环境因素等有关。
出现场景特点:
自发出现:幻听可能在没有明显外界刺激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不同年龄的人群中都可能发生。对于儿童,如果出现自发的幻听,需要高度警惕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或其他精神心理方面的潜在问题;成年人出现自发幻听则可能提示精神心理方面出现了状况,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都可能伴随自发幻听的出现。
与环境相关:部分患者的幻听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比如在安静的环境中更容易察觉到幻听。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可能对环境因素的敏感度不同,长期处于压力较大生活方式下的人,可能更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出现幻听相关表现。对于有精神疾病病史的人,在环境变化较大时,如从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环境,幻听可能会更明显。
对患者影响:
情绪方面:幻听可能会引起患者不同的情绪反应,比如听到命令性幻听让自己做危险行为时,患者可能会感到恐惧、焦虑;听到议论性幻听时可能会出现愤怒、抑郁等情绪。在不同年龄人群中,情绪反应的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难以用言语表达情绪,而是通过哭闹、行为异常等方式体现;成年人则更倾向于通过言语倾诉、情绪低落等方式表现。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有抑郁症的人,幻听可能会加重抑郁情绪;而对于原本精神状态较好的人,幻听可能会打破其心理平衡,引发一系列情绪问题。
行为方面:受幻听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相应的行为。如果听到命令性幻听让自己伤害他人,部分患者可能会付诸行动;如果听到议论性幻听,患者可能会试图去寻找说话的人等。不同年龄的患者行为表现不同,儿童可能会出现一些无目的的行为异常;成年人可能会出现具有一定目的性但可能不符合常理的行为。对于有精神疾病病史且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幻听影响下的行为可能会干扰其治疗依从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