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疗小儿肝豆状核变性

发布于  2024-10-26

4674次浏览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WD治疗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驱铜治疗是基础,同时要注意保肝、对症、饮食、手术等综合治疗。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由Wilson于1912年首次报道,因此又称为Wilson病。WD患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铜蓝蛋白合成减少以及胆道排铜障碍,过量的铜在肝、脑、肾、角膜等部位沉积,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WD起病隐匿,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或漏诊。WD危害严重,若不及时治疗,可致残致畸,甚至危及生命。WD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要注意饮食、药物、手术等综合治疗。

1.驱铜治疗

青霉胺: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WD治疗药物,能与铜离子形成稳定的无毒复合物,随尿液排出体外。青霉胺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骨髓抑制、肾损害等,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

曲恩汀:是一种新型的铜螯合剂,具有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等优点。适用于不能耐受青霉胺或青霉胺治疗无效的WD患者。

三乙烯羟化四甲胺:是一种新型的口服铜螯合剂,能有效降低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和铜负荷,对WD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保肝治疗

维生素B6:可促进多巴胺β羟化酶的活性,增加脑内多巴胺的合成,从而改善症状。

谷胱甘肽:具有抗氧化、解毒等作用,能保护肝细胞,减轻肝脏炎症。

水飞蓟宾:具有保肝、抗氧化、抗炎等作用,能改善肝功能,保护肝脏。

3.对症治疗

震颤:可选用苯海索、金刚烷胺等药物治疗。

舞蹈症:可选用氯硝西泮、硝西泮等药物治疗。

肝硬化:可选用保肝药物、抗纤维化药物等治疗。

4.饮食治疗

低铜饮食:避免食用含铜量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海鲜、坚果等。

增加铜排泄: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6、氨基酸等食物,促进铜的排泄。

5.手术治疗

脾切除术:适用于脾功能亢进的患者。

肝移植:适用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

总之,WD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和家属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饮食、休息等,定期复查,以提高治疗效果。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了解疾病
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好发于3-60岁,考虑是ATP7B基因突变导致铜在体内各组织中异常沉积引起的,属于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符虹 主任医师
苏州市中医医院 三甲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会有哪些症状表现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主要影响铜的吸收、运输和排泄,导致过量的铜在肝脏、大脑基底节等部位沉积,其症状表现多样,常见的有神经精神症状、肝硬化症状、眼部症状等。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由Wilson于1912年首次报道,主要影响铜的吸收、运输和排泄,导致过量的铜在肝脏、大脑基底节等部位沉积。以下是肝豆状核变性的一些常见症状表现: 1.神经精神症状:这是肝豆状核变性最常见的症状,约占患者的80%。其中,以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共济失调等锥体外系症状最为常见,常始于肢体的某一部位,逐渐向其他部位发展。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症状,如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幻觉、妄想等。 2.肝硬化症状:约有2/3的患者会出现肝硬化症状,如腹水、脾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这些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导致肝功能衰竭。 3.眼部症状:约有80%的患者会出现眼部症状,如Kayser-Fleischer环(角膜边缘出现的绿褐色或金褐色环)、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眼球运动障碍等。这些症状通常在疾病的早期出现,是诊断肝豆状核变性的重要依据之一。 4.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肾脏损害、骨质疏松、溶血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肝豆状核变性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清铜蓝蛋白、铜氧化酶活性、裂隙灯下观察角膜Kayser-Fleischer环等,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应及时进行驱铜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胡茗 主任医师
苏州市立医院 三甲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怎么回事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由基因突变导致铜蓝蛋白合成减少以及胆道排铜障碍,过量铜在肝、脑、角膜、肾等器官沉积,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肝脏症状和眼部症状。诊断依据包括血清铜蓝蛋白降低、24小时尿铜排泄量增加、肝铜含量增加和基因检测。治疗方法包括低铜饮食、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预后,未经治疗的患者病情会逐渐进展。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由Wilson于1912年首次报道,故又称Wilson病。以下是关于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的一些信息: 1.病因: 由于基因突变导致ATP7B基因缺陷,引起铜蓝蛋白合成减少以及胆道排铜障碍,过量的铜在肝、脑、角膜、肾等器官沉积。 2.症状: 神经精神症状:如不自主运动、震颤、共济失调、吞咽及发音困难、精神症状等。 肝脏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肝脾肿大等。 眼部症状:如Kayser-Fleischer环(角膜边缘出现的绿褐色或金褐色环)。 3.诊断: 血清铜蓝蛋白降低。 24小时尿铜排泄量增加。 肝铜含量增加。 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 4.治疗: 低铜饮食:避免食用含铜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坚果、贝类等。 药物治疗:使用排铜药物,如青霉胺、曲恩汀等。 对症治疗:针对神经精神症状、肝脏症状等进行相应的治疗。 5.预后: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未经治疗的患者,病情会逐渐进展,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如果怀疑孩子有肝豆状核变性,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此外,家庭成员也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是否为携带者。
胡茗 主任医师
苏州市立医院 三甲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怎么诊断
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基于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等,需排除其他可能病因,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由Wilson于1912年首次报道,因此又称为Wilson病。WD的患病率为1/30000~1/100000,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年龄多在5-35岁,男性多于女性。WD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等综合判断,以下是具体的诊断步骤: 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家族史、发病年龄、症状特点等。WD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患者常有家族成员类似的疾病表现。儿童期起病者,多以肝脏症状起病,可出现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青少年期起病者,常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共济失调、精神症状等。 2.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关注肝脏、神经系统、眼部等部位。肝脏肿大是WD常见的体征之一,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角膜K-F环、锥体外系体征等。 3.实验室检查: 血清铜蓝蛋白:血清铜蓝蛋白降低是WD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但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可正常。 24小时尿铜:24小时尿铜排泄量增加,对WD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肝功能检查:了解肝脏功能状况,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等指标。 眼部检查:裂隙灯下观察角膜K-F环,对诊断有很大帮助。 4.基因检测:WD是由ATP7B基因突变引起的,基因检测可以明确诊断,并确定突变类型,有助于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5.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如其他遗传代谢性疾病、中毒性肝损伤等,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和鉴别诊断。 综上所述,WD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等多方面的结果。对于疑似WD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明确诊断。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WD的预后至关重要,可有效防止病情进展,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WD是一种罕见病,诊断和治疗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在诊断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避免食用含铜量高的食物,如坚果、巧克力、贝类等,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复查,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胡茗 主任医师
苏州市立医院 三甲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症状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由Wilson于1912年首次报道,故又名Wilson病。WD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隐匿,少数可有家族史。WD起病后,患者会出现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其首发症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缺乏特异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神经精神症状:这是WD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具体表现为: 肢体震颤:常为首发症状,多出现于手、唇、舌、腿部等部位,表现为细微的震颤,在精神紧张、注意力集中、疲劳、饥饿时加重,而在睡眠时消失。 肌肉强直:可累及四肢、颈部、面部等部位,导致肌肉僵硬、运动缓慢、姿势异常等。 共济失调:表现为站立不稳、行走困难、动作不协调等。 智力减退:部分患者可出现智力减退、学习困难、行为异常等。 精神症状:可出现情绪不稳、易激动、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2.肝脏症状:约2/3的WD患者会出现肝脏症状,主要表现为: 肝肿大:肝脏肿大是WD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在肋下触及,质地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 肝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等肝功能指标升高。 肝硬化: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出现腹水、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症状。 3.眼部症状:眼部症状也是WD的常见表现之一,主要包括: K-F环:在角膜与巩膜交界处,出现绿褐色或暗棕色的环,是诊断WD的重要依据之一。 眼球震颤:可出现水平或垂直性眼球震颤。 瞳孔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等。 4.其他症状:少数WD患者还可出现肾脏损害、骨关节病变、皮肤色素沉着、脱发等症状。 W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等综合判断。如果怀疑孩子患有WD,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WD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使用青霉胺、曲恩汀等铜络合剂,促进铜的排泄,减少铜在体内的蓄积。饮食治疗主要限制铜的摄入,避免食用含铜量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海鲜、坚果等。 WD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预后至关重要。如果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神经精神症状、肝脏或眼部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WD的可能。
胡茗 主任医师
苏州市立医院 三甲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怎么检查
以下是一篇关于小儿肝豆状核变性检查的严肃医疗原创 1.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包括血清铜蓝蛋白、铜氧化酶活性、肝功能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诊断肝豆状核变性,并评估肝脏功能是否受损。 尿液检查:检测尿液中的铜排泄量,有助于发现铜的代谢异常。 基因检测:通过检测特定的基因突变,确诊肝豆状核变性。 眼部检查:医生可能会进行眼科检查,观察是否有Kayser-Fleischer环,这是肝豆状核变性的特征性眼部表现。 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检测脑部的结构变化,帮助诊断肝豆状核变性是否累及脑部。 2.检查步骤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家族史,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 患儿可能需要采集血液样本、尿液样本或进行眼部检查。 对于基因检测,医生会从患儿或其家属处获取样本进行分析。 颅脑MRI检查需要在医院的磁共振成像设备上进行。 3.注意事项 检查前,患儿和家长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做好准备工作,如禁食、禁水等。 某些检查可能需要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如晨尿检查,家长应注意收集时间。 基因检测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进行分析,结果解读需要医生的专业知识。 在检查过程中,患儿可能会感到不适或紧张,家长应给予安慰和支持。 4.检查意义 准确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诊肝豆状核变性,为治疗提供依据。 定期复查检查项目可以监测病情的发展,评估治疗效果。 对于有家族史的患儿,早期检查有助于发现潜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之,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的检查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操作。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确保患儿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胡茗 主任医师
苏州市立医院 三甲
肝豆状核变性可以治疗吗
肝豆状核变性可以治疗。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因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引起角膜、肝脏、肾脏以及脑等多器官损害,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出现肝硬化、胃食管胃底静脉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虽然该病无法根治,但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尽早进行低铜饮食、驱铜治疗后,可减轻其毒性作用,从而避免其对身体造成进一步损害,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
袁维栋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肝豆状核变性是父母遗传还是隔代遗传
肝豆状核变性通常是隔代遗传。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是13号染色体中ATP7B基因突变造成的。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过程中,父母只会携带致病基因,不会发病,所以13号染色体中突变的基因遗传给子女时,就会导致子女发病。因此,肝豆状核变性变性多呈隔代遗传趋势。 如果患者有肝豆核状变性,饮食上还需限制含铜高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蘑菇等。
袁维栋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肝豆状核变性八大症状
肝豆状核变性并没有八大症状,其主要症状有神经症状、精神症状、肝脏症状等。 1、神经症状 如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精细动作困难、表情怪异、运动迟缓等,少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癫痫发作、共济失调、智力低下等症状。 2、精神症状 如性格改变、行为幼稚、有攻击行为、强哭强笑、抑郁、淡漠、狂躁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分裂症样的表现,如妄想、幻觉等。 3、肝脏症状 如食欲减退、乏力、肝区疼痛、黄疸、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蜘蛛痣、肝性脑病等。
袁维栋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肝豆状核变性与帕金森病的鉴别?
肝豆状核变性与帕金森病可以通过发病年龄不同、病因不同、临床症状不同等进行鉴别。 1、发病年龄不同 肝豆状核变性多可见于5-35岁的人群;而帕金森病则多发于中老年人群。 2、病因不同 肝豆状核变性是由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引起;帕金森病是由于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变性死亡所导致。 3、临床症状不同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疼痛等肝脏症状;而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肢体麻木等肢体运动障碍表现,以一般不会出现肝脏症状。
袁维栋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肝豆状核变性疾病是什么回事?
肝豆状核变性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患者家属体内的ATP7B基因发生突变,从而会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且双亲中携带此疾病的基因,也会增加患者患有此疾病的概率。患者的常见表现包括食欲减退、姿势异常、情感障碍等。 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胃食管因门脉高压引起破裂出血的现象,建议患者通过肝移植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
许佳平 副主任医师
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 三乙
什么是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为威尔逊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疾病。由于铜在人体内蓄积损害肝脏,大脑等脏器,所以80%患者可以发生肝脏受损征象,多表现为非特异性慢性肝病症状。肝豆状核变性对神经系统主要是累及锥体外系,可以先为舞蹈样,即手足徐动样动作,以及帕金森综合征为主症状,眼部出现异常KF环是本病重要体征。实验室检查,可以有血清铜蓝蛋白显著降低,治疗上以低铜饮食,阻止铜吸收,同时使用排铜药物。肝豆状核变性如果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比较好。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什么是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铜代谢发生异常的病变,属于遗传性疾病。铜虽然是人体必须的微量金属,但是累积过多会对人体造成损伤。肝豆状核变性对身体的损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体肝脏。人体肝脏内由于堆积了大量的铜不能排泄到体外,长时间会导致肝功能异常出现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二是中枢神经系统。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在中枢神经系统基底节豆状核处发生铜堆积,由于基底节豆状核是支配身体肌张力,病变后会引起肌张力增高,患者会出现言语不清、流口水、走路步态痉挛,甚至会影响智力。肝豆状核变性治疗需要衡量铜蓝蛋白指标,正常人铜蓝蛋白含量为150到600mg/L,肝豆状核的变性的患者铜蓝蛋白一般低于150mg/L。所以只要化验这个指标就可明确是否患有肝豆状核变性。
王岩 主任医师
洛阳市中心医院 三甲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可以终生不吃药吗?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低铜饮食并不可能代替不用进行治疗,因为肝豆状核的病人,一旦发现需要终身的治疗,治疗得越早预后越好。所说要应用促铜排泄的药物,减少铜吸收的药物,低铜饮食是必须要遵守的饮食方式。因此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低铜饮食也不可以终身不用药。
高恒岭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肝豆状核变性能生育吗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是可以生育的,不过该病变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ATP7b基因缺陷所致铜代谢障碍引起的。以肝脏与神经等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病变情况。肝脏受累最为常见,患者可以表现为单纯转氨酶升高、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等情况。如果累积神经系统,可表现为震颤、肌肉强直、肌张力异常等。因此,为了确保后代安全。建议患者做好孕期检查,在生育以后也应该对宝宝进行健康检查。如果有发病情况要及早进行治疗。
古风 副主任医师
桂林市人民医院 三甲
肝豆状核变性是什么病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ATP7B基因缺陷导致铜代谢障碍引起的,以肝脏与神经功能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肝脏受累最为常见,患者可表现为单纯转氨酶升高、肝硬化、肝衰竭等情况。如果累及神经系统可表现为震颤、强直、肌张力异常等。确诊病变后主要通过饮食调整以及药物控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