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4
4677次浏览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为室间隔明显增厚、心室腔内径减小、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及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30mmHg。此外,还应注意基因检测、负荷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和心脏CT的作用,以及避免诱因、定期评估和随访。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特征为心室壁不对称性肥厚,常侵及室间隔,心室腔变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心脏病学会工作组(WHO/ISFC)的定义,在除外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及心脏明显扩大的心室肥厚等情况后,超声心动图诊断HOCM应符合下列标准:
1.室间隔明显增厚(≥15mm),或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厚度比值≥1.3;
2.心室腔内径减小;
3.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
4.左心室流出道(LVOT)压力阶差≥30mmHg。
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有HCM家族史、不明原因晕厥或心脏性猝死家族史的个体,应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2.负荷超声心动图可用于评估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程度和药物治疗的反应。
3.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和心脏CT可提供更详细的心肌结构和功能信息,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4.对于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5.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可能加重症状的因素,定期进行心脏评估和随访。
综上所述,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心室肥厚的原因。对于有症状或高危因素的个体,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